首页
首页 > 作品频道

长篇小说《生命之外》解读

李建英的长篇小说《生命之外》于2023年3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由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计13万字,小说以扶贫为主轴。 每一个人的生存都并非孤立的,根扎于现实的正是人的心灵渴求更多地了解之后的包容和理解,甚或更多地来自爱的信任与担当。而生命之外的思考,体现了一种博大和高远的胸襟和品格。不得不说,正是基于这一点,展现了一幅幅真实而又生动的生命画卷,正如罗丹的在以相对的“占有空间的物质(抒写现实的素材)”,来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追问生命的灵魂,一种心系苍生的关爱。 毫无疑问,青年作家李建英的《生命之外》是基于抒写当下的现实,尤其第一人称“我”,更具有了一种难得的代入感。全书共分十九章,在第一章“疯奶”的抒写里,突显了现实主义精神的内核表达,对笔下人物的生存和命运的关怀,跃然纸上。“借着门口透过来的微弱光线,我才看清竹榻上蜷缩着一个人。她身上穿的衣服和盖的棉被看上去很脏,因为常年未曾清洗过,都被染成似同灰尘的颜色,不仔细查看的话,分辨不清人与被子”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一下子进入到生存的现场,关注到大众不易察觉的弱势群体,并从接下来“疯奶”对陌生人到访的拒绝态度就能读出其更加复杂的心态,令人唏嘘。 而“疯奶”的故事只是老钱一家命运的前奏或铺垫。跛子张带着“我”见到老钱。老钱家的情况,通过当事人的讲述体会更深刻了。“远远望去他被岁月压弯了腰的样子,仿佛是深秋后,菜地里已经快要干瘪的丝瓜,颧骨突起的脸上打满皱褶,却挂着和善的笑容”这样的抒写,使得老钱与“疯奶”有了不同,至少老钱的心是敞开的,而且能够向“我”倾吐过往的一切。尤其,“我”与老钱的对话有了一种层次感,使得小说场域更加开阔明晰了。在第三章和接下来的章节中,小说的触角伸展到人物命运的深处,随着时间的流淌来展现着命运枝杈的不同走向。 第八章一开头就写道:“我给老钱添了点茶水。他又拿出了他的土烟杆,一波熟练的操作,狠狠地吸了几口之后,又马上收起了烟杆”这个细节,突显了主人公的性格,既有生活日常的细微动作抒写,又有他心理活动微妙变化的展现。正因此,才使得接下来的讲述更让人揪心。半夜洪水袭来的画面,当时的老钱还很年轻,能够在水底托起母亲,还能抓住木门,爬到树上。然后又是某个年代的故事,尤其抒写母亲的最后时刻,突显了现实与命运的沧桑感和无力感。这种逼近现实的抒写,也是文学的传统,无论是曹雪芹、鲁迅,还是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几乎每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都是具备这种直入现实的力量,对人的生存环境,对人自身的命运,无不体现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悲悯情怀。 老钱的讲述让我想起余华《活着》里的福贵,但老钱与福贵不同的是他已经八十多岁的时候还要照顾六十多岁的傻儿子。傻儿子失而复得,傻儿子丢失的几年里经历了什么?只要能够找到,其他的就都不重要了。“他拉着我的手,说着祝福新年的吉祥话,我俩的手久久没有松开。虽然是新年,但我见他并没有穿新衣服,穿着平时干活时常穿的绿色套装,这衣服没有夹层,看上去很单薄”这种视角,突显作者的一种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理想主义情怀,通过一个拉手的动作,让“我”成为一个强化小说主体的具体符号,使得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明朗的展示,这种抒情风格,夹叙夹议的散文化风格,也是这部作品的可识别性特征之一。 具体来

有情风送卷潮来——评《纵横书卷遣华年——少年王国维》

在潮城海宁诞生的王国维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在教育、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然,被梁启超誉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对于这样一位泰斗级的大师,揭秘他的成长史是一件极为有价值的事情。作者刘培良以其多年的学术积累,奉献出近30万字的作品《纵横书卷遣华年——少年王国维》,把这位国学大师童年和少年的生活重塑成一部关于他的心灵和时代的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将王国维先生的内心景观以及由他所折射的消失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部填补王学研究空白领域之作 王国维出生在浙江海宁,自1877年底出生至1898年春离开,22年间基本上都在海宁盐官度过,他生如夏花般光华灿烂的生命只在世间存活51年时光,前半生几乎都在家乡。童年、少年及青年前期这段时间对他的生命成长、学术奠基、职业发展影响至深至远,却是王学研究相对“冷门”的领域。后辈学者多在他以学问构筑的群山高峰间探寻徜徉,迷恋忘返,而刘培良先生却探源问津,从他的人生起始阶段开始,书写这位国学大师的“断代史”,从而为王国维整个思想体系及学术成就形成发展的起因和背景认知,提供了较为全面、深刻且确凿的历史依据,此书可谓是填补了王学研究的空白。 在一般人心目中,出生于书香家庭的王国维虽然不是锦衣玉食,却也应是生活无忧,可以一心只读圣贤书,无所挂碍专注于学问。但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先生从小的生活经历简直就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翻版。一句话,他是吃过苦的。 王国维前半生的22年时光,可谓坎坷。 幼年丧母,青年科考失利,他并非生活在大观园里,而是在时代风云

走进庞嘴村

题记: 古运河,此处迂回绕弯 湾似嘴,有庞姓户迁来便有了庞嘴村 水滋润万物,传唱一个个故事 1、五棵榆艺术馆 这榆树很艺术,老砖墙里盘根错节 起舞弄影,玻璃屏罩住的梦境 让我们窥视一二,推及六百余年 先锋姿态,助我腾飞,腾云驾雾 而实际的纯朴,就像五棵榆一样 可充饥,可怀旧,可在画布未干时按下手印 它够执著,我够执迷 犹如大运河的到来与远去 可以驻足、安家,可以永远流淌不息 鸟鸣忽起,我循声登梯靠近榆树枝头 榆叶闪烁水色,榆钱饱含阳光 几粒种籽飞落手心 我想,这榆树和艺术的结晶 里面有待解的神秘,而我心向望 一粒粒种子全都知道 2、在海棠园 村落 大运河、永定河环绕 海棠、牡丹、芍药……往来穿越 四十多分钟的路途,不快不慢 又明显地像蜜蜂一样追赶 赶赴第一波花潮 爱在庞嘴 理由之一缘于海棠 缘于海棠花联绵我一路的祥云 在花丛,即使聚神凝气,也被花香迷醉 花朵上的美丽乡村 正如我心愿的旭日容颜 我,站在它站过的地平线 看走过来的人们 向它学习那热烈浓郁的爱 3、走过永定桥 永定河,大运河,流经都市京城 沙里淘金,在这里举荐一个村名——庞嘴 我刚听完百年前 善人买船摆渡的故事 就到当下主人新修建的本村的永定桥 但见垂柳倒影,鸿雁出没于芦苇 水草飘忽为鱼让行 柏油路延伸进村庄的四十二条胡同 走过去,顺便和村民唠一些家常 走过去,美食不敢多尝 只喜欢老味馒头,想蹭到面团发酵秘方 就订靠河亲水的民宿,就 随意地再走一走…… 到河边看看夕阳

花园村庄

我走在天津北辰区双街镇庞嘴村的土地上,感觉有些好奇与忐忑。久居都市书斋,对新农村很陌生了。四月的阳光铺展开透明的漫天金色,脚踏田野,身心俱暖。 从天津繁华市中心驱车到庞嘴村,不过四五十分钟的路程。村子位于京津公路与滨保高速交界处,永定河与北运河环抱着它,所以该村又有“运河岛村”的美称。建村600余年的历史中,这里曾出过名人。于1911年在天津创建的老美华鞋店,如今已是著名的百年“中华老字号”了。老美华创始人、民营企业家庞鹤年就是该村村民。老美华生产的坤尖鞋、绣花鞋等传统手工工艺流程,早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年在审批老美华非遗项目时,我担任区非遗专家组组长,所以很熟悉庞鹤年的那段创业经历。 走在村子里,满目清新爽朗,道路整洁,农舍安详。并有花香弥漫。在家门口晒阳聊天的大爷大娘们,冲我们微笑打招呼。驻村第一书记段毅带领我们参观村貌。段书记和村民们很熟悉,亲如一家的随意交流。他在前面边走边讲解村况,话语中充满了感情。他是天津市侨联社联部部长,2021年组织上选派他到这村挂职锻炼,任驻村第一书记。我们20多名作家参加天津市作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基地授牌活动,特地来这里感受新农村的跳动脉搏。 几年前,庞嘴村启动了全域清洁化工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巨变。村子在稻田地进行了夏秋两收试点,建设了优良稻种选育基地;又建成了303个果蔬种植大棚基地。为了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让村民过上既宜居又富裕的美好生活,村领导班子想了不少好办法。其中最具引领的措施,就是积极发展花卉种植产业,并以此带动乡村旅游等其他业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走进海棠艺术园。哇!香浓扑面,满目绚丽。树枝繁茂,花团锦簇。段书记介绍:海棠艺术园区占地面积600余亩,主要种植本土海棠系列、北美海棠系列等16个品种,有9000多株。其中像“高原之火”等稀有海棠品种,以花蕾深红、盛花期变成艳丽粉红更为人称道。如果把全村的海棠树都算上,则有16000多棵。他们精心打造海棠艺术园,按照不同品种的特点分区种植,能达到春季赏花、夏季看叶、秋季品果的视觉效果。在不同区域,悬挂的标示牌告诉游客,这里是“帐篷区”,那里是“赏花区”,还有“亲子游乐区”、“特色产品售卖区”等,为游客提供不同的休闲赏花空间。在“消费区”内,我们喝上一杯海棠清茶,顿觉口感香惬,神清气爽。大幅标语“海棠依旧,魅力名镇”的宣传,果然名不虚传。借助形成阵势的大片海棠林,他们上周刚举办了第二届“海棠花艺术节”开幕式,观众达上万人,内容有歌舞演出、吴桥杂技、汉服走秀、萌宠互动等多个项目。“海棠花艺术节”为期一个月,将会吸引很多游人陆续前来观赏。 海棠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特有传统名花,有“花中贵妃”的美誉。“海棠依旧”出自李清照那首著名的《如梦令》词。伟人周恩来总理生前最喜爱的花是海棠,《红楼梦》故事里才女们给诗社起名就叫“海棠诗社”……如今,庞嘴村也利用海棠这雅丽之花来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实在是高明举措。 如此规模的海棠林不仅能为村庄增添靓丽,更能为乡村旅游业带来大量游客。除了海棠,村里还种植了200余亩牡丹和芍药花。这些花的根苗从安徽铜陵引进,现在是一片花卉的海洋,翠叶饱满,枝叶间显露出点点蓓蕾。再过些天,这些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