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散文随笔

师傅情长话“天重”人

作者:王广杰 每次听师傅讲天津重型机器厂(简称“天重”)的事,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说不尽的暖意,“天重”的情怀让我激情澎湃。当我坐在师傅面前,仿佛又回到五十五年前与他促膝长谈的场景。师傅幽默的谈吐、满肚子的故事,让我这个刚进厂的毛头小伙,蓦然间感受到他身上与众不同的魅力——这就是我的师傅,著名作家蒋子龙。 师傅每次见到我,都藏着长者对徒弟的疼爱,让我幸福感油然而生。 师傅与杨翠芳老总的故事,他铭记了整整六十多年。杨翠芳是天重厂首任总工程师。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师傅任天重厂首任厂长冯文彬的秘书。一天,师傅来到总工杨翠芳的办公室,打过招呼后,看到杨老总正拿着小锤在窗台上敲核桃。杨老总看到师傅,认真地说:“小蒋,你也应该每天多吃几个核桃,核桃仁补脑,对你天天用脑很有好处。”师傅频频点头,看得出杨老总对他疼爱有加。那时师傅才 20 多岁,英姿飒爽;杨老总是留学英美的著名学者,年过半百,睿智沉稳。师傅望着杨老总拉开的抽屉里的 20 多个核桃,对他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便拿起一个核桃,走到办公室门边,把核桃夹在敞开的门缝中,“滋呦”一声,核桃皮裂开,核桃仁全都蹦到师傅手心上。师傅轻轻松松就将杨老总抽屉里的核桃都打开了。看着摆在杨老总宽大桌面上的核桃仁,师傅洋洋得意地说:“杨老总,我这蒋氏开核桃法不错吧?”核桃打开后,师傅随手关房门,却发现门关不上了——合页被扭曲变形,无法恢复原状。师傅立刻拿起电话,让车间办事员通知木工带着刨子、合页及木螺丝,速来杨老总办公室修理。杨老总打趣道:“小蒋呀,我再也不让你给我开核桃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师傅结婚后,新房里就差一个写字台。但整个房间仅余一小块空间,宽不足两尺、长不过三尺。为了买到合适的写字台,师傅天天到家具店转悠。终于有一天,在劝业场一楼家具卖场,他看到了心仪已久的书桌。师傅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搬起刚买到手的写字台爱不释手,从卖场搬到马路上的自行车存车处。可怎么把它运回家又成了难题——虽然师傅爱人的娘家离劝业场卖场不远,能到岳母家找绳子把书桌驮回家,可眼下得找个熟人帮忙照看一下。师傅想到了车间的工友。在那个特殊年代,和平路上熙熙攘攘,临街商铺的玻璃和墙上贴满了大字报。师傅在嘈杂的人群中,看到衣着干净整齐的杨老总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墙上的大字报。缘分就是如此奇妙,师傅快步走到杨老总跟前,拍了一下杨老总的肩膀,轻声唤道:“杨总!”那个年代,杨老总只有下班后到家,才能放松一天到晚高度紧张的心情,师傅这一拍把杨老总吓得够呛。师傅把杨老总从人群中拉到清净处,说出请他帮忙照看书桌之事。杨老总爽快地跟着师傅来到劝业场卖家具大门外的马路存车处,帮着照看书桌,直至师傅取来绳子,还帮着师傅把书桌捆绑在自行车后椅架上,并再三嘱咐师傅路上注意安全。 一个甲子岁月过去,通过师傅深情回忆与杨老总交往的故事,透过师傅对天重厂深刻记忆的点点滴滴,更能凸显师傅对天重厂的深情厚意。那一刻,师傅的诉说令我感动不已。这不就是天重厂原乡的文化吗?

签约作家林鋆洁:成长的路上,请学会自己消化情绪

冯梦龙曾言:“怒中之言,必有泄露” ,诚如斯言,怒不过夺,喜不过予,生而为人,如果能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己消化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总是充满正能量,成为身边人中的榜样,做自己情绪的主宰,便能成为自己灵魂的国王,逍遥自在,不成为任何事物的奴隶,潇洒一生。 以美国总统小布什为例,在9•11恐怖袭击的事件现场,他展现出了情绪稳定的优点。小布什不仅对未来的充满信心,而且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反恐的号召。这正是领导者应该表现的正面的情绪,他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和每个人沟通,将正能量感染周围的人,使众人重拾信心。不仅是地位尊贵的总统,情绪稳定与控制情绪对于普通人更加有所裨益。有人说,“当你情绪稳定的时候,人际关系会往正向发展,当你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则会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情绪确实会造成生活中的诸多变故。” 诚如有学者曾言:“人们在生活中总是愿意寻找消极的东西,会直接影响情绪,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要取得成功,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要想有巅峰的成就,就要有巅峰的情绪。” 几年前,我曾经也是一个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当时恰好遇到了写作的瓶颈期,屡次投稿给杂志社,却屡次失败,发出的稿件总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于是我怨天尤人,自认为是怀才不遇,对周围人甚至采取不理睬的轻蔑态度。这样一来,时间一长,周围人就很少主动和我交流了,我的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学校社团的诗词讲座,这才发现屡屡无法发表作品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古代诗歌作品不合律。也就是说,之前的作品,由于不合古律,因而不伦不类,既不能算是古体诗,也不能算

花园村庄

我走在天津北辰区双街镇庞嘴村的土地上,感觉有些好奇与忐忑。久居都市书斋,对新农村很陌生了。四月的阳光铺展开透明的漫天金色,脚踏田野,身心俱暖。 从天津繁华市中心驱车到庞嘴村,不过四五十分钟的路程。村子位于京津公路与滨保高速交界处,永定河与北运河环抱着它,所以该村又有“运河岛村”的美称。建村600余年的历史中,这里曾出过名人。于1911年在天津创建的老美华鞋店,如今已是著名的百年“中华老字号”了。老美华创始人、民营企业家庞鹤年就是该村村民。老美华生产的坤尖鞋、绣花鞋等传统手工工艺流程,早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年在审批老美华非遗项目时,我担任区非遗专家组组长,所以很熟悉庞鹤年的那段创业经历。 走在村子里,满目清新爽朗,道路整洁,农舍安详。并有花香弥漫。在家门口晒阳聊天的大爷大娘们,冲我们微笑打招呼。驻村第一书记段毅带领我们参观村貌。段书记和村民们很熟悉,亲如一家的随意交流。他在前面边走边讲解村况,话语中充满了感情。他是天津市侨联社联部部长,2021年组织上选派他到这村挂职锻炼,任驻村第一书记。我们20多名作家参加天津市作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基地授牌活动,特地来这里感受新农村的跳动脉搏。 几年前,庞嘴村启动了全域清洁化工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巨变。村子在稻田地进行了夏秋两收试点,建设了优良稻种选育基地;又建成了303个果蔬种植大棚基地。为了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让村民过上既宜居又富裕的美好生活,村领导班子想了不少好办法。其中最具引领的措施,就是积极发展花卉种植产业,并以此带动乡村旅游等其他业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走进海棠艺术园。哇!香浓扑面,满目绚丽。树枝繁茂,花团锦簇。段书记介绍:海棠艺术园区占地面积600余亩,主要种植本土海棠系列、北美海棠系列等16个品种,有9000多株。其中像“高原之火”等稀有海棠品种,以花蕾深红、盛花期变成艳丽粉红更为人称道。如果把全村的海棠树都算上,则有16000多棵。他们精心打造海棠艺术园,按照不同品种的特点分区种植,能达到春季赏花、夏季看叶、秋季品果的视觉效果。在不同区域,悬挂的标示牌告诉游客,这里是“帐篷区”,那里是“赏花区”,还有“亲子游乐区”、“特色产品售卖区”等,为游客提供不同的休闲赏花空间。在“消费区”内,我们喝上一杯海棠清茶,顿觉口感香惬,神清气爽。大幅标语“海棠依旧,魅力名镇”的宣传,果然名不虚传。借助形成阵势的大片海棠林,他们上周刚举办了第二届“海棠花艺术节”开幕式,观众达上万人,内容有歌舞演出、吴桥杂技、汉服走秀、萌宠互动等多个项目。“海棠花艺术节”为期一个月,将会吸引很多游人陆续前来观赏。 海棠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特有传统名花,有“花中贵妃”的美誉。“海棠依旧”出自李清照那首著名的《如梦令》词。伟人周恩来总理生前最喜爱的花是海棠,《红楼梦》故事里才女们给诗社起名就叫“海棠诗社”……如今,庞嘴村也利用海棠这雅丽之花来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实在是高明举措。 如此规模的海棠林不仅能为村庄增添靓丽,更能为乡村旅游业带来大量游客。除了海棠,村里还种植了200余亩牡丹和芍药花。这些花的根苗从安徽铜陵引进,现在是一片花卉的海洋,翠叶饱满,枝叶间显露出点点蓓蕾。再过些天,这些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