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兵《沐月记》的双重叙述和话语变调
文/傅志宏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体系里,女性文学形象并非一个个的“他者”的缄默姿态。恰恰相反,她们总是在被放逐和被救赎的过程中强化其主体色彩。李迎兵五十八万字长篇小说《沐月记》能够入选中国文史出版社的“中国专业作家典藏文库”,不得不说与其笔下的小月莺(李潇丽)这一鲜明深刻的女性形象所具有的某种标帜作用有关。在历史宏观话语体系里,能够在小说文本的微观缝隙里揭示人性的真实境遇和生存状态——从而让女主人公时而见证时而又参与到时代洪流之中,并且能够细微真切地发现人生废墟以下的部分——使得宏大历史走向中,不断地关注到更多自生自灭的小人物和他们的命运,用热烈和饱满的笔墨展现和传达了更多历史和人性的复杂性、变异性,努力在小说文本中开拓更多的生活视野、人性密码和命运轨迹,应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 李迎兵《沐月记》共二十章,每章又分为六个小节,总共一百二十个小节组成了各章的骨骼和血肉。第一章里七岁小月莺与父亲李文祺带回来的刚刚还不到十七岁的曾姨娘,有了某种情感的暗合和心灵的默契。甚或,这个时候,还让她意外地看到父亲与曾姨娘在磨坊里“摔跤”的一幕——不仅触目惊心,却又让她疑窦丛生。从哈佛留学归来的哥哥李潇民,给小月莺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更大冲击。这一章的巧妙之处正在于用细微的心理活动展现小月莺的情绪变化。回廊里的喇叭花和曾姨娘的蓝花巾联系在一起,“她放慢了步子,继续朝前走着,无论怎么追,就是追不上自己的影子。”这一句就暗含了对女主人公七岁到二十九岁的人生华章的暗示。而父亲李文祺对曾姨娘说“撅不开”(分不开),就是有了更多男女情梦的展现和暗喻。比如略萨所强调的“叙述者占据的空间与叙事空间之间的关系”,或决定了小说文本的层次和优劣。李迎兵的书写让读者一下子带入到了人物生活的特定场域里,尤其使得小月莺所处的离石城东关李家大院又有了浓郁的、神秘的氛围,一步步推演,会看到更多的生活场景和历史画面。李迎兵不是在复制生活原型,而是在艺术提炼过程中重起炉灶,又有了自己独有的想象空间和审美追求。 在《沐月记》第二章,七十岁的老太爷李有德带领全家人祭祖的路上,却意外地出现了借据风波,然后又引出了大老爷李文举和三老爷李文起借债赌钱的旧事。而小月莺只是在马车停下来的时候,一个人跑去玩“粪把牛”,却没注意到整个官道上祭祖的李府一家人乱成一锅粥。从“故事”中引出新的“故事”,从“矛盾”中衍生出新的“矛盾”,从一个个人物又引出了新的不同的人物,然后为了还债,李府赔掉了东关半条街。小月莺的形象在第六章里有了一个更加闪亮的登场,她骑着没有备马鞍子的小黑马来到了父亲与城防司令穆占山比拼的赛场,“小月莺无邪地笑着,高处的大气灯映照着她的小虎牙雪白刺亮。”这一画面,“(小月莺)从小黑(马)身上下来,只见早上刚换的一条青色的裤子上有了新鲜的血迹。”她就这样过早地来了她人生的第一次初潮,或与第十二章十四岁小月莺在省城总督府门前演讲的情境,相映成趣。李迎兵展现了小月莺的心理活动,富有灵动和张力。“那一棵枝繁叶茂的海棠,在冬日的大雪天里堆积成白茫茫的一片沉重。她的睫毛上有一滴眼泪,一直悬在眼睛的边沿,却是让她有了一种耀亮的神采。”小说展现了她在成长道路上关键的一幕。省城参加进步学潮,导致她一路奔逃到北平
向光而生——记打工还乡创新创业者田友华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打工人”也是“奋斗一族”、时代“弄潮儿”,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出时代的风貌、传递着时代的脉搏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湖北省宣恩县李家河镇干坝村5组田友华,一个返乡创业的技术劳动者,就是“职业型打工人”。 然而,他跌宕起伏的经历和独特的秉性,锻造的“打工人”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让“打工人”品质在新时代灼灼其华。 他矢志追梦,砥砺前行,终日乾乾,久久为功。他秉承“打工人”沉潜时代潮流的精神,坚韧与上进,为崭新的生活奋斗,为未来的图景努力,在时代的舞台上跳出惊鸿一舞,是具有时代价值的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他聪慧的创意、大胆的冒险、漂亮的业绩,逆袭中的倾轧、撕扯、痛苦,到东山再起,充满岁月沧桑感和唏嘘感的商业故事,为打工还乡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择善而从、鉴往知来的“蓝本”。 “瑞安小田” 1995年,田友华随着打工潮南下浙江温州,从编织袋厂、机修厂、鞋厂、服装厂月薪300多元的技术工人干起,修炼成了“身经百战”的管理人员。 2006年,勤奋好学、善于琢磨的他,终于苦苦寻觅到深造的珍贵机会,有幸参加全国50名“打工人”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办的“服装管理技术”培训班。瑞安就他一人,而且个子最小,“夺人眼球”。培训学习期间,田友华餐餐帮学员打饭送菜,天天请学员宵夜,一有空闲时间就向学员虚心讨教。 “瑞安小田,学习的钻劲儿和待人的真情,让我们服了!”全班学员如出一口。 学员不知道田友华的准确名字,只晓得是瑞安的,姓田。自此,“瑞安小田”在学员中就这么一直叫开了。田友华“酷爱学习、待人真诚”的人格魅力,也就这么在所有学员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多年后,
李明然散文:闻香识药乡
早想写写吾乡之药香,可苦于无文学功底、无名师点拨、无时间打磨,防止“三无产品”贻笑大方,眷恋之情只得搁浅。无奈情愫愈演愈烈,只能由笨拙之笔“天马行空”。 深秋,带着以“共同缔造”壮大中药材产业为课题,走进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椿木营乡,天空云卷云舒,和煦的秋风裹挟着花香沁人心脾,各色中药材的花朵组成绚烂的“花海”,将这个盛名在外的“中药材宝库”——恩施州高山中药材种植基地重点乡、中国竹节人参之乡,装扮得分外妖娆,收割的农作物和生长的当归、大黄等以不同色块与线条完美组合,宛若雕刻在大地上的调色盘,呈现出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 椿木营地处“华中药库”“武陵药谷”的核心区域、恩施州“四县五乡镇”高山片区中心区域、中国恩施高山药材集散中心、恩施高山特色康养旅游中心,平均海拔1680米,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土壤有机质含量60%以上。 高山地区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淀粉类物质沉积少,活性成分积累多。在药材中,淀粉是“分母”,活性成分是“分子”,越少的淀粉含量意味着越高的品质。在专家的眼里,高寒地区的气温劣势反倒成了种植中药材的优势。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种。椿木营的名贵中药材240科,主要有厚朴、竹节人参(学名白三七)、黄柏、贝母、黄连、野生天麻、黑老虎、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大黄、牛膝等20余种。这些中药材从深山老林“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的中药材成为全国市场的“宠儿”。紫油厚朴、竹节人参、“鸡爪”黄莲、野生天麻等精深加工后,俏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中药材的世界是高雅的,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 椿木营道地中药材的关注度、忠诚度、好感度声名远播。11月底,“椿木营竹节参”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七姊妹山天麻”已在相关部门农产品地理标示登记,竹节人参、七姊妹山天麻等10多个产品多次在全国中药材产品交易博览会和省内外中医药与健康产业博览会闪亮登场,多个省份药商还建有椿木营中药材网店,唱响了药市好声音。今年中国恩施高山药材集散中心开市之日,七姊妹山天麻、黑老虎酒、竹节人参酒、七叶一枝花、牛膝等生物医药产品琳琅满目,药商赞誉有加。 而椿木营的厚朴、竹节人参,更是值得推崇备至。 厚朴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中药材,为我国重要的三大木本药材之一,载入《神农本草经》,融入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医药文化,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挥了重要作用。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厚朴完美诠释了这一美德。千百年来,厚朴扎根在大山深处,吸大地之灵气,攒醇厚之药香,服务人类健康。2003年春季,非典(SARS)肆虐时,“达原饮”发挥了重要的防治作用。2019年底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明代《温疫论》的“达原饮”再次流行。厚朴是“达原饮”方剂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该论著中“三消饮”“承气养荣汤”等方剂重要的中药组方。 厚朴为典型的落叶乔木,树体高大,树身通直,冠形美观,冠盖如云,浓荫铺地,叶大而绿、似芭蕉,长圆状倒卵形。花色白紫艳丽,芳香浓郁,盛开时花瓣外转,朵朵如莲,红红的花丝,细腻灵动,随风飘逸,无限怜爱。 那古朴的野芳、傲人的风韵,让人痴迷、让人沉醉。 椿木营的紫油厚朴质量好、药效佳,其药理作用广泛,是藿香正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