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作品频道

孔春山:“平凡的”乡镇干部

官塘驿是因何得名的众说不一,相传是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1年)一知县创建,官家修一口水塘而得名,又传说是古代朝廷用于交通的古站驿道而得名,又传说是因一座山与骏马而得名,又传说是远古时期的江南乡间一民女照顾多病的父母,日日提山泉饮水,走古驿山道,风霜雨雪,历尽人间辛苦,尽孝尽义而得名,又传说是这地方当官的特别多而得名,因何得名,民间各持一说。传说东汉末年“三国之战”时期官塘驿是直通赤壁长江江岸至乌林的邻近交通要道;传说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之前,孙策(东汉名将孙坚之子)无心在袁术部下效力,孙策与挚友周瑜(东汉末年东吴大将)商议拿家中宝物“传国玉玺”(孙坚伐董卓时在洛阳城获得一块玉玺)献给袁术,以家母生病祖业被人侵占为由,找袁术借得韩当、祖茂、程普和黄盖四员猛将随同回家保护祖业。袁术当时见玉玺眼睛放光急欲得到,立即答应了孙策用玉玺换四将的请求;后来袁术却因到那块玉玺野心膨胀急着去做了皇帝,汉献帝颁旨命各路诸侯讨伐袁术,连袁术的亲兄弟袁绍也与袁术划清界限,不久袁术兵败,袁术受到了灭顶灭门灭族之灾,那块玉玺要了袁术的命。孙策带领韩当、祖茂、程普和黄盖四员猛将(四将原都是孙坚旧部)离开袁术后一去不复返,在江东建立基业,掌管江东各郡。孙策与周瑜曾逆水行舟登上赤壁江岸,骑马围猎来过此地,诗曰:溪水云间快马行,午后已至古驿亭,忽闻林间音律起,疑是二乔在抚琴…… 官塘驿镇是新中国华中鄂南地区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的一个行政乡镇。 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驿镇相连的107国道与京珠高速公路是连接华中鄂南、华北、东北,华南、西南等地区的交道要道,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 原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驿镇洪涛林镇长是从哪个镇调过来的我不清楚,后来网上一看,他原任职于赤壁市神山镇副镇长(科技镇长),管科技兴农及综治委等方面的工作,他毕业于湖北科技学院。后来调到赤壁市官塘驿镇任镇长、镇党委副书记。 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驿镇由原官塘驿镇、泉口镇、随阳镇、三个镇合并而成,比赤壁市神山镇大几倍,历任的镇领导、镇长、镇干部如车马战将入阵无数,有工作岀色的,有晋升提抜到上级任职的,有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凡是到任过的镇领导、镇长、镇干部都竭尽全力搞好工作。 我与洪镇长见面的机会较少,他给人的印象是镇定友善,眉宇间透露一丝英武之气,他走路的步子很踏实有力,有点象个军人。偶尔见到我时在我肩上拍拍,给人一种鼓励的力量。 工作时 洪镇长与镇党书记张少辉是形影不离的,并不是每次洪镇长到了工作现场张书记也能到,张书记往往迟会儿到,他要听那些找到政府来的贫困群众讲贫困情况,然后再与洪镇长想办法关心他们。 无论是酷热暴雨的夏天,还是风雪霜冻的寒冬洪镇长都特忙,洪镇长外出工作时群众与村干部有事找他,他只能电话里说稍等等、稍等等……哪怕是夜幕降临他都以最快时间赶回了办公室,帮等在办公室门口的人想办法解决问题。很多个寒冷的夜,很多次当月光照在大地上的时候他才忙完工作赶回家休息。精准扶贫,他带头工作在一线,亲自带领镇干部、官塘驿镇民政主任刘超等人到村,到访贫困户家了解情况,想办法关心他们,帮贫困户想办法搞养殖业、种植业等勤劳致富,从来不走形式的,暂时不能脱贫的群众暂时不能脱贫,继续帮助他们勤劳致富脱贫,真正做到了政府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心连心!

王广杰:老伴二三事

我与老伴婚姻不算“包办”,但也不是自由恋爱。老伴父亲工作在天津二轻局供销处,我父亲工作在北京,父亲常到天津二轻局供销处办事,一来二去与办公室张阿姨提起孩子婚事,我岳父人老实厚道拜托张阿姨介绍对象,张阿姨一看两个孩子条件相当,于是把我介绍给岳父之女,我就成了她的“囊中之物”了。 我与老伴四十多年婚姻说不上多么幸福,但在相互了解磨合中磕磕碰碰走过来了。妻子不爱说话,动作有点慢,我是个急性子不太沉稳,但我接受新事物还是比较积极的。每次听老伴讲她经历的过往,我都入耳入心和她分享这其中感受与乐趣。 我还年轻 这天老伴从菜市场回来对我说:你说这市场管理员什么眼神,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男士,进入市场买东西不会用支付宝扫场所码,管理员说:你看人家奶奶这么大岁数了都会,你这么年轻大老爷们啥也不会。老伴听后问那位先生:您多大岁数了,先生回答:68。老伴说:我们俩同岁。老伴跟我说:我有这么老吗?我连忙说:没有,没有。老伴愤愤不平地说:我都让这些人给喊老了,哼!看着老伴孩子般的天真,我忍俊不禁。 学扫码 说起老伴学使用手机扫码也是逼出来的。每次老伴到华润便利店买东西,进门扫码怎么也弄不好,理货员帮着给弄有时也搞不好,还一个劲儿埋怨老伴:您买东西以后早来会儿,快下班了,你一个人影响我们店准时闭店。老伴听了很内疚,回家以后让我教她,她学的可认真了。老伴上班时是个干财务一把好手,退休了对智能手机不屑一顾。恰恰是她的不重视,疫情来了老百姓出行处处离不开手机,让她受了限制。她让我耐心一点教她,一遍两遍也不知道多少次她学会了智能手机的使用,然后她还当起了老师,教我家保姆查“车来了”,老伴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那只有被社会淘汰。 卖废品 一天老伴对我说:我今后再也不卖废品了。怎么回事呢?原来退休后老伴热衷于卖废品,只要她认为没有用的准给你当废品卖了。为这事我没少和她吵架,我说我的,她照卖不误。洗像曝光箱、我保存多年发表文章的报纸杂志、女儿小时候机动玩具,卖的我家打开每个柜子都是空的。她说老年人就应该过简单的生活,舍得断、舍、离。这天楼下收废品的来了,听到吆喝声老伴探出头告诉人家等会儿,老伴整理了一个月的报纸和装水果的箱子拿到楼下,收废品一看东西少,不愿意收,不耐烦地说:不要。老伴知道自己卖的废品太少了,还一个劲央求人家:我再上楼给你找找,收废品的理也不理走了。老伴望着远去收废品人不知如何是好。在返回楼道准备上楼时,她又转身走出楼道门,把这箱废品扔进了垃圾桶里。老伴跟我说:今后我再也不卖废品了。我正高兴准备鼓掌时,却听老伴接着说:我如果把废品送给这些收废品的人,他们还得谢谢我呢,块八毛的也不值当的卖给他们。得,我白高兴了,看来我还得把我需要的物品看管好,不然又让老伴给我处理掉了。 我和老伴四十多年的婚姻生活,虽有不同意见有时还各持己见,但也不乏点点滴滴的生活乐趣。我常想:婚姻生活中,平平淡淡才是真,虽然有时是一地鸡毛,但学会包容欣赏,努力活成岁月静好的样子。生活才更有乐趣,婚姻才更甜蜜。 作者简介:王广杰,男,笔名,五子书屋,天津市人,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办有自媒体《五子天地》公众号任主编,中国乡村作家,《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中国诗歌学会

王广杰:我的好兄弟

人生能有几个这样朋友?有时我经常这样问自己。 这几天我出疱疹,行动不便,老伴还得去照顾外孙。我的朋友津源老弟得知后,天天来照顾我,去医院看病他用轮椅推着我,就像是亲兄弟一样呵护着我。试想,如果没有他我不知将是一种什么情况? 老伴曾经问我:“你和津源怎么认识的”?其实,我和津源老弟相识完全是巧合。多年前的一天,财务打印机坏了,财务小邹请津源来修理,那天我凑巧没出去,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一次相见的机缘。这就是俗话说的人与人相识是命中注定吧。 交往十几年来,津源已是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兄弟,他称呼我哥哥,喊得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因为我认识他时,企业已经逐步退出市场。如果我跟他早认识十年,我一定给他投资,把他的复印机打印机买卖做大。我也绝不做十三香这没有技术含量的流通企业。但我当时已年近甲子,风风雨雨走过来满身伤痕,不想在商海拼搏了。只想好好孝敬父母,那时母亲已经九十高龄,虽然能自理,但家务还是需要有人帮着做,更多的是陪老妈妈唠唠嗑。六十多岁的人了,推开门还能叫声“妈”,这是多大的幸福,所以我特别珍惜。 再有,女儿产后回单位上班,每天是顶着星星到家,女婿父亲的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接不了孙子,我就担起照顾外孙任务。 那时,津源才50多岁还在奋斗。他工作过的造纸厂很早就破产了,为了生活不得不做起生计,在东亚毛纺厂门前卖布。可是好景不长,因占道经营被取缔了。那时他还年轻又有大专文化,幸运被一家台资企业录取了,直到现在他还留恋在那工作的时光。台资企业七年不续合同,这样的人事制度不知制约了多少中年人,迫使津源另寻出路。 推销复印纸是津源谋的第二份工作。 回忆起那段满经沧桑的日子,津源有很多的感慨,对今天得到的收获也充满自豪。他说在推销复印打印纸时认识的一个塘沽老板给了他无限空间,他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学习了修理复印机打印机的技术。本应继续工作下去,但她的老娘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为了母亲,他也不得不忍痛割爱。津源提出要回家照顾老娘,老板很敬佩他孝心,欣然接受他的要求。 津源为了延长母亲生命,对医院判定他母亲生命已到“尽头”的情况下,自己学习药理和护理知识,给母亲打针吃药。在他的努力下,使母亲的生命又延长了两年之久。 本来津源和我一样,哥四个姐俩,但哥哥姐姐们各自都有自己情况,不能照顾母亲,而且一个残疾哥哥常年住院也靠津源关心照顾,这样侍候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他的肩上。 百善孝为先,津源为了母亲付出了一切,他的所作所为深深感动了我。我们是没有一丝血源关系的挚友,但他孝敬我母亲也是爱心满满。 那年夏天我母亲提出到文化街转转,津源知道后说:“不能让老娘留遗憾”。于是,我俩一起用轮椅推着母亲去娘娘庙,因为这是母亲的心愿。在那里我们走遍了每个殿堂,感动得庙里的师傅一直把我们送到庙外。更可贵的是,我父亲刚去世不久,母亲非要到墓地去看看。说也奇怪,正好我夜里做梦,父亲不让我去打扰他。津源老弟说:“我来。”是他陪母亲给父亲上坟,帮我处理了这件棘手的事情。 这十年,津源为我付出太多太多了,2016年我岳父出车祸后,他告诉护工说:“有事先找我”。就这句话,2017年除夕护工发现岳父不对劲儿,就打电话招呼津源老弟,他一夜未合眼一直守到天亮。早上才打电话告诉我,他开车接我到岳父岳母家,当我听

管彤:生为稻粱谋,余香永不散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三中 管彤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 没想到,还能以这样的方式和您说说话。 回望童年,连我自己也没有办法弄清楚,“袁隆平”这个名字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刻进脑海里的,那个时候只知道,您对全世界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后来上学了,您总是出现在各个学科的教科书上,老师们的口中说出您的名字的时候满是敬畏。再大些自己上网的时候,了解到了您让数以千万计的人们不再挨饿,让贫瘠的土地也能结出沉甸甸的金黄稻穗,让属于幸福的稻香飘满整个世界。 但是2021年的5月22日,传来了您去世的噩耗。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象过像您这样极具影响力的人去世会是怎样的场景,甚至从来没认为您最终也是会离开人世间的。但人怎么可能不迎接死亡呢,这是来到这世界走一遭的必经之路啊。终于接受这个事实后,坚实的心墙大抵是被抽走了一块砖、于是冷风吹了进来。 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有段台词这样说道:“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真正的死去,整个宇宙都不再和你有关,从此以后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死亡,对于仍然存在的人来说是一种伤痛,但永远将不会来临的第三次死亡,是对您付诸一生去实现的梦想的答卷。等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后辈长起,会有人向他们介绍:袁隆平是一个把一生都倾注于造福人类的人,他或许并不高大,但他伟岸;他或许只是个普通人,但他伟大;他或许对自己很吝啬,但他对人们永远无私地奉献;他或许生活得并不如意,但他使得无数人安居乐业。 说到梦想,得到的回答一般都是什么呢?您的回答是:“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快了,就快要实现了。您猜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就想当一粒好种子,努力成长,成为好果实将来到需要我的地方去,不做大梦,只做仅属于我自己的小梦。 前两天在学校看了一个讲述您的故事的纪录片,我在刚开头看到您的脸时就失了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伟人为什么也要经历生死病死呢?我自私地想着,一遍又一遍。 越来越觉得,您不单单是拥有血肉之躯的一个人了。对吃不饱饭的人来说,你是映在眼底的阳光,世界不能没有太阳;对能吃饱饭的国人来说,您是生长在内心深处的善良,人应永远心存善良和感激;对面临质疑的中国来说,您是融入血液的骨气,使国人无时无刻敢于坚挺起脊梁;对失败受挫的人来说,您是干涸的大地上流过的涓涓细水,不慌不忙地带来希望。无谓话的入流与否,最终都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但对世界造福的伟人,会成为激流大海中的灯塔,千百年后仍旧为人们指引着家的方向。 我的身体站立在风口,满世界都是你的气息。 我的灵魂生活在远方,对你眺望,眼含泪光。 祝 天堂也有稻花香。 青年学生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