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漂在北京》赏析:倾听叩击未来的声音
倾听叩击未来的声音
——诗集《漂在北京》赏析
文/张栓固
一口气读完王长征新近出版的诗集《漂在北京》,我一直在纠结着一个较为沉重的话题,那就是一个“漂”字。偌大的北京城海洋一样浩渺无际,高楼一座挨着一座,马路一条比一条宽阔,车辆堵塞,人流拥挤,一个人俨然一片轻飘飘的树叶漂在其间,浪尖起伏,又沉入海底;即便被海水淹没,被浪涛拍得粉碎,都不会有人知道,即便知道最多也只是发出一声叹息。生活如旧,日子如旧,谁能记得曾经有一片叶子凋零,生活不会因为一片叶子的失去而停止前行的步伐。
这便是人们用极为准确的词语说的:北漂。面对这两个字,心里蓦然涌出一股淡淡的酸楚。当一个人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走进这座偌大的都市,心情定是忐忑不安。在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城市走着,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助、一种凄惶。陪伴自己的是那个未来虚幻的梦,给自己勇气的仍然是一个虚幻的梦。无数个北漂者就有无数个梦,正是这无数个梦的奋斗者,装点着这个城市。于是,城市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繁华,而那些无数个梦境,有几个可以圆呢?更多的是破灭。在北京城的白天或夜晚,有多少北漂者或踟蹰街头,或栖息高楼的某一个角落,或提一篮水果叫卖于胡同,或怀抱一把胡琴卖唱于地铁的过道,或躺在密不透风酷热的工棚,或穴居于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我总在想着一个“漂”字,蕴含多少艰辛和泪水,多少无奈和惆怅,多少挣扎和无奈后的奋起!
王长征是众多北漂者的一员,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诗人而得到上天的眷顾,同样也经历一个北漂者所经历过的酸苦,正像他说的那样:
“刚到北京时,我碰到过黑中介,被坑了房租,也没有人出面帮助解决,我曾找过当地居委会和区政府投诉,但都无济于事。最苦的时候,我住在北京城东北角一个偏僻小村庄,那里每天尘土飞扬,人口杂乱。他和一个拾荒老人挤在一起,冬天窗户漏风,只好用一些破被单去塞窗户缝,为了取暖,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身体)紧紧地贴着。最可怕是,如果出门忘记关闭窗户,回到家时,桌子、柜子、电脑上都落下一层厚厚的尘土。”
在这样的环境下,王长征仍然怀揣着一个梦,坚定而勇敢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走进自己所期待或者拥有的领地,那就是诗歌。我想王长征并不是成为北漂后,才开始走进诗歌领域,而是在他闯北京之前,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了。他来北京的想法,就是想更多地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同时期望得到一些诗歌名家的赐教,从而提升写诗水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诗人。
正如他的诗歌《漂在北京》:
北京,伟大的造梦师
漂,海水一样的写实
北漂者熙熙攘攘
拥有一腔热血
眨眼间,冬天渐渐远去
多少人轻轻来
多少人悄悄离开
无论怎样艰辛,多少困惑,诗人在北京坚强地挺了过来。他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寻找着自己生活的契机,积极地融入大都市的喧嚣,勇敢地走在王府井的街头,面对现实中那些困惑、无助和烦扰坚定地向前走着。
有多少无情的困惑
将我们死死地缠裹
树上贫穷的鸟儿
被风肆意吹落
像一朵凋零的花
我们风中懂得
短暂的美丽不会永恒
这是京城最繁华的大街
手心里攥出汗水
吃不起最廉价的素面
举起的酒杯空空如也
我的脚印被人流淹没
找不到过往的一切
仿佛从末来过
仰首空荡荡的天空
一群天使唱着赞歌
我在激情歌声中离去
从此越发沉默
--------《走进王府井》
这首诗应该是诗人真实的写照,也是诗人走在喧嚣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时,那种复杂而坚定的心境,这也是许多北漂者的生活缩影,为了在北京生活下去,不得不缩衣节食走过每一天,或流落街头,或饿着肚子。但是,为了一个美丽的梦想,他仍那样坚持着,坚持到梦的实现。
在诗集《漂在北京》诸多诗歌里,我们分明感受到诗人总在关注着那些不被人们注意的角落,关注着那些与诗人一样生活曾经艰辛的弱势群体。诗人明白,一个小人物无论怎样去做,也无法改变这些人的命运,也无法改变他们简陋的居住环境,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用无力的文字来表现,用诗歌来讲述他们的生存状态,试图得到社会的一点呼应,哪怕这些讲述软弱无力,但是已经尽到自己的良心,并从中得到心灵的安慰。在那些诗歌里,我看到了诗人的影子,同是北漂者,仅仅是处境不同罢了。
从五环到六环
烈日下挥汗如雨
弓腰驼背
种植出片片楼群
他们常在中午
像颗颗弯着的钉子
散落在路边阴影里午睡
那姿势原始而又纯粹
脸颊沾满泥土
无人欣赏
这卑微的草芥
这细碎的微尘
他们梦中
将一块块砖头垒向白云
随着工地不断转移
一年能跨好几个省份
请你放轻脚步
不要惊扰
这些把房子盖得最高
却住在最简陋最低矮板房的人们
---------《睡在路边的农民工》
在诸多好诗中,我认为这首诗是较为优秀的篇章。如果读者注意一下,认真体味,是不是有些许的忧伤或泪湿眼角的感觉?在这首诗里,可以看到我们所挂在嘴边歌唱的父老乡亲的身影,父母的身影,正是这些佝偻的身影养育着我们,成为温暖这个世界的源泉。盛夏工棚里酷热难熬,民工们一个个躺在路边的树荫里。这一幅幅熟悉却被人们漠视的画面,被王王长征一旦拾起便变成了诗行。那姿势原始又纯粹\脸颊沾满泥土\无人欣赏\这卑微的草芥\这细碎的微尘。的确,这是一群卑微的人们,像细细轻飘的鸿毛,轻轻的一缕风就会把他吹得无影无踪;更像一粒微尘,即便你睁大眼睛,也很难发现他们的存在。我想诗歌不仅仅表现生活现实,还牵扯到一首古老的民谣: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承载着人们千百年来的一个总也没能实现的愿望。千百年前的诗人们都曾不断关注着这些弱势群体,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写下数篇反映现实的诗篇,期望着他们的命运引起社会关注。
红线毯,择茧繰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然。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红线毯》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之所以简单录下白居易两首诗词中的句子,是因为我总感到从过去到现在,文化者们忧国忧民、关注人民的疾苦的心境,是何等相似。
另外,王长征的那首《拆与建》,仍然是作者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注:
我的人民热爱劳动
一天就能圈完百万亩土地和房屋
拆掉几代人的梦想
我的祖国足够富强
建设的大楼不计其数
足够装满十三亿人的空虚
这首诗歌短短几句,却蕴含着大量的现实信息。一经在网络上发表,就有着千万的点击率 。还有《一位乞丐老妇》《拒绝》《“城中村”飘出赞美诗》等诗歌是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诗人也一定像诗人杜甫那样的心境,安得广夏千万间,天下大庇寒士俱欢颜---------
文学最有力的承载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感。正如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一样,生命的支撑是人本身所原有的不渝情感。一个人是这样,一部好的作品也是这样。无论是诗歌,或者小说、散文等一类的文艺作品,离开了情感,就等于作品缺少了它应有的魂魄。唐代诗人李益《夜上西城听凉州曲》: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金河戌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孟郊《闻砧》
以上两首古诗虽是在外游子思乡的诗,仍然写出了那些思念亲人的情感,我们读着不禁心情戚然。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和爷爷之间的那份感情是那样真实而隽永,故事从开始到结束,都让人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王长征的《漂在北京》有几首写爷爷的,我认为是写情感较为贴切的诗歌,令人从中感受着诗人对爷爷离去的那份难舍的心情。不然,诗人不会一再表述着对爷爷的怀念。
爷爷,此刻你是否站在村口眺望
一脸微笑慈祥
背依高大的桐树
破旧的衣服有些泛黄
爷爷,我仿佛看到你粗糙的大手
划动紫色的双桨
摇呀摇----------
摇皱一河碧波
朵朵莲花散发缕缕清香
你的额头
汗水闪耀着太阳的光芒
爷爷,我仿佛看到
你干裂的手掌
正捧起草尖上一颗颤动的露珠
获取收获之吻
盼望颗粒归仓
爷爷呀
我骤然想起你精心饲养的山羊
空落落的羊圈破败不堪
你的旧宅野草茂盛
你的田地快要荒芜
你看到之后定然也会痛苦惆怅
爷爷,我今夜无眠
仿佛看到你白发飘飘
手抓黄土紧紧贴在心窝
隐隐传来你一声声苍老的恸哭
那么悲情苍凉
声声敲打在我的心上
像这样充满感情,充满着思念真挚情感的诗歌,如果没有真切的情意,没有真正感受过亲情的过程,即便是再有才华的诗人,也不会写出这样动人的句子。诗人一定是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间,万籁寂静,月色溶溶中,回忆着美好的往事,想到和爷爷相处的那些日夜,想到那些不会再来的童年,突然悲从中来,于是写下这样真切的诗句。我还想再向人们介绍他另外一首亲情的诗:《给爷爷读诗》:
比今天还要寒冷的那个冬天
我失去了你,爷爷
仿佛突然失去整个村庄
爷爷,今夜我独坐窗前听着风吼
就是这无情的风抢走了你,我的爷爷
我不能原谅它
也无法原谅自己
我再无机会给爷爷读一首诗了
爷爷,我
分明感受到你的失眠
你定然有着同样的遗憾
请别嫌我这首诗苦涩
它会化作泥土变成青烟
陪伴你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一颗漂泊的心,孤独之中常常回忆成为时光的相伴,爷爷是诗人心灵里的村庄,爷爷走了,村庄也就失去了,剩下的只是思念中的惆怅。漂泊北京的人们会深感其间的。从一首首回忆爷爷的诗歌里,我们明白诗人对爷爷那份深切的思念。正是这份思念道出了对故土的依恋。有一种声音\亲切而又遥远\有一种腔调\模糊而又动容\她的魅力\藏在纯真时代\长在梦里故乡\总也看不清\却留在我的诗里(《乡音》)。
一部书并不能最终说明什么,但是王长征的这部诗集却使人听到他轻轻叩击未来的声音。当读者在歇息片刻目光稍作停留,就会发现他的世界和那份心灵里散发的缕缕芬芳。一本书不可以说明明诗人王长征未来真正的走向,但是,如果我们静静地去品读和倾听那些诗句里的意蕴,那是他叩击着美好未来的脚步声,几多悦耳、几多回响!
结束这篇文字,我不能不引用几位诗人对诗集《漂在北京》的评介:
诗人洛夫:从王长征的诗里,我读到了他根植内心的乡愁和善良……
诗人雁西:王长征用一缕光穿过尘世,化作琴弦呼唤一份真诚和纯净……
诗人张况:王长征展开个性鲜明的抒情之翅,翱翔于都市的繁华驳杂与乡村的透亮清浅之间,他以雏鹰般的犀利视线,给们带来叙事诗平和而淡定的惊喜,他的笔墨内敛、理性、纯粹,不乏理想主义情绪,值得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