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散文随笔

岭南首邑,一道苏堤越千年

晨风 天色微明,古城西门码头旁边的千年古榕下,叽叽喳喳的鸟儿忙碌穿梭,古城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与劳作。 环城道上,走来一位晨运者,一路小跑,他穿过散发着桂花香的六角亭,踩着长满苔藓的青砖路,拐个弯,就来到了古榕下。空气中夹杂着昨夜雨水的甜润,他在树下站立,做着深呼吸,好像要让这带着丰富水分子的空气,把自己的内脏彻底清洗一遍。考棚门前传来咯吱咯吱的脚步声,同样是朝着古码头的方向走来的。这是两位结伴而行的中年妇女。她们没有在古榕下停留,而是直接穿过码头上的石桥走向苏堤。她们一边不急不慢地走着,一边张开双臂做扩胸运动,时不时撒下一串爽朗的笑声。 正是大暑时节,苏堤两旁的晚稻刚插上不久。青葱的秧苗挺直了腰身,每一片叶子都缀满了露水,如一颗颗珍珠洁净透明、熠熠闪亮。这些水之精灵同时也落在其它草叶上、花瓣间,在露水的滋润下,大路田的所有植物都焕发着勃勃生机,饱含着青春的气息。 成群的白鹭在天空中盘旋,继而陆续落在秧苗的间隙中,在浅水中徜徉,悠闲地踱步。绿的苗,白的鹭,动的鹭,绿的苗,在加上空中轻纱般的雾气,置身其中,被这幅大自然美妙的画作深深吸引而停步不前,如梦如幻,美不胜收。 朝阳的光辉斜射下来,穿过云层,穿过白雾,穿过树梢,穿过齐头高的玉米杆,穿过竹篱笆,落在青菜叶子上,落在青幽幽的稻苗上,也落在鹭洁白的羽毛上。晶莹的露珠散发出七彩的光芒,整个田野像是突然从天空中落下五彩斑斓的丝线,到处闪着梦幻般的亮光。 一片高过人头的甘蔗地,露出紫色的杆,粗壮、油亮,带着锯齿的长叶子在朝阳的照耀下泛着银光,蔗农正在帮他们褪去多余的叶子。好让蔗杆更好地接受阳光的恩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以便获取更多的甘甜。 池塘的水面上,一群鱼漂浮上来,嘴巴一张一合,在悠哉悠哉地游动着。水面上的涟漪,一环连着一环,以一条条鱼为中心,逐渐荡漾开去。放养它们的主人,搬来一筐青草,天女散花般,把肥嫩的青草洒向水面。草鱼们像得到指令一样,争先恐后地拥上去。叼一根草苗,沉入水中,时不时可以看到冒出水面的草尖一动一动,好不快活。 放牛的老汉赶着母牛和牛犊,唱着山歌,顺着机耕道慢悠悠地走来。年轻的媳妇挎着篮子顺着苏堤走来,到一个拐弯处,突然轻盈一跃,进了自家的菜地。一会儿工夫,装满一篮子蔬菜,一把绿油油的空心菜,五六个紫茄子,两三根金黄的玉米棒,几棵青绿的小葱,还露出洁白的葱杆。小媳妇顺着台阶走上苏堤,顺手摘了两串黄褐色的龙眼。她挎着菜篮在铺满鹅卵石的苏堤上走着,纤细的腰肢,随风摇曳着,像一个舞者那样轻盈。她穿着白底蓝花的客家风格上衣,与菜篮里色泽鲜艳的蔬菜,形成物我合一那和谐的画面。 阳光开始炙热起来,一阵一阵的风带着热浪,叶子上的露珠早已无影无踪。晨运的、放牛的、给稻子施肥的、摘菜的,都各自回了家,四周似乎都恢复平静,静谧下来。只剩下火辣辣的太阳陪伴着苏堤,它们千百年来一直就这么互相陪伴着,偶尔有形状各异的云朵,在天空中云卷云舒,静看苏堤似水流年。太阳用它用了千百亿年的速度慢条斯理地运行,树木也用它一辈子惯用的坦然接受阳光的照射。这时候的苏堤是热烈而静谧的,它们都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也习惯了彼此的节奏。就像古城的人民,习惯了苏堤的风景,苏堤也熟悉古城人民的作息规律一样。 骄阳下的苏堤

暮中

王敏 漫步江边,看见这里有一座很有韵味的桥,拱形的桥洞,灰白的桥面,带着跨越千年的沧桑和底气。暮色中,古桥显出一种温柔的慵懒,桥边有很多古榕树,那坐在古榕树下悠闲的喝着茶的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庞上满散发出宁静与舒适,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的是“含笑看人生,平心尝世味。”的坦然与安逸。此时,一种浓厚的旧时光气息弥散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随时都能让人感触到这座桥所经历过的沧桑和久远.……. 我是感谢这些的,在这个远离家乡两千多公里的地方,我想起我为什么到了这里,想起我到这里的失去与得到,好多东西都消失了,耳边的声音渐渐听不到了。这里的人们都说着客家话,纵然我学播音的普通话再是标准,在这个时候也不想开囗了。听到的都是一种声音,史书上记载,客家话大量的保留了晚唐时期的音韵,仿佛是一曲深幽美妙的音乐!江边的这种气氛,我是喜欢的,它有一天,也该属于我吧? 也许声音淡化了,眼睛就会更加敏锐,我更愿意去看。这里永远不会像北京那样,看到近在眼前的地方还要花上一个小时去走;这里的公路没有北京那么宽阔,但是好像总是通畅,就像这里人的心情,没有堵塞的时候;这里的人们,脸上永远没有北京人脸上的那种焦虑和麻木,有的只是安逸和平静;这里的天空没有北京那么漫无边际,却显得更蓝更高,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至于压抑,不至于窒息。这里的一切,都是悠远的.……. 宁静安谧的江边,偶尔有几声客家女子的嬉笑,更衬托出一种远离喧嚣的旷味,让人驻足良久。 我顺着沿江路漫步前行,通红的斜阳铺在江面上,微风掠过,水面上的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只白鹭在夕阳下盘旋翻飞,原本洁白的翅膀变得金黄,它们飞得很慢,像要把夕阳驮回家中。两旁新建的楼宇,似乎很满意自己的装扮,俯首对镜,欣赏着自己优美挺拔的身姿。一只晚归的渔舟,呼啦啦从江面穿过,把她的镜子剪破,楼宇的影子便在镜子中流动成一排线条,江面上顿时晃动着无数梦幻的光影。路旁排列着整齐的绿化树,红彤彤、圆嘟嘟的太阳挂在树枝上,那金黄的丝线从树杈中洒落一般。 沿江走到了尽头,过一条窄窄的马路,前面突然变得喧嚣,原来这里居然有一个小市场。仿佛这条路就是一条分明的界限,这边的生活突然变得忙碌起来。卖菜的小贩旁边,新鲜的蔬菜娇嫩动人;豆腐房的阿姨依然叫卖着香飘三里;卖米丝的小伙子永远和卖面摊儿的大婶合作,玩一点不太高明的小聪明。烧鸡、卤鸭永远是诱人的香,卖肉的师傅永远是满手油腻,一副刚宰完猪还要“宰人”的样子。生活在这里细致到了琐碎,琐碎到让每个人身上都有了烟火的气息,而这股气息,正是人们的情感所在,幸福与安逸,奔波与劳碌,都能在这里细细品嚼。在这个小市场,受了委屈,能找到安慰;心存幻想,能沉下行动的心;满脑虚无,在这里挖出现实的根;绝望放弃,在这里吸取继续干下去的勇气。 喜爱小市场,因为映显生活的真实——最糟糕的不过如此,还有什么好怕的;最幸福的也不过如此,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牵绊和烦扰消失了,心便大了。最是喜欢这江水,所以喜欢这里;最是喜欢客家人,所以来到这里;最是这安宁与忙碌,交相辉映,心入便其中!

童年的摇篮

朱安娜 这场暴雨没有辜负天气预报的大力宣传,很准时地赶来施展它的威力,不愧是台风调教出来的,名副其实的暴力,一点都不浪漫,浪漫的是,明天醒来就可以坐在窗前看“海”了。 听着窗外的雨铿锵有力地下着,特别容易想到老人家们,不知道他们的身体还好吗?由于各种原因,一直难以提高回家乡和外婆家的频率,如若可能,真想有把哈里波特的扫帚,可以来去自由探望他们。我怀着满腔喜悦来到外婆家,风吹过夏天的我,以及荷花,我放生孩提时折叠的纸船,截一段思绪化成流水,静谧的时光正缓慢地倒流。 我是外婆桥那里长大的孩子,直到小学校门使劲向我招手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个熟悉的地方,那片曾为我种下无数温暖的句子的土地。我想我跑得最快的应该是那些儿时的山路了,撒开小小的腿从凹凸不平的山坡上冲下来,无所畏惧,也无忧无虑,阵阵清风擦肩而过,清爽的感觉不言而喻,一些说不出名字的鸟儿纷纷飞来,栖息在附近的竹林。我向来比较喜欢竹子,也许是因为那片竹林贯穿了我整个童年吧,孩提时竹林是我经常出没的地方,有的竹子似乎特别好客,斜斜的躯干刚好合适我悠闲地躺着,闭上眼睛静静地呼吸,思绪也插上了翅膀在天空自由翱翔。片片竹叶伸出我数不清的手,为我遮挡了炽热的太阳,风儿轻轻吹过,许多小蜻蜓驾驶着 “无人飞机”在这片竹林“着陆”了,尔后载着我天马行空的梦飞向远方。 外婆家后面是一片能让我垂涎三尺的果园,再后面是一座座茶山。适逢茶叶收获时节,外婆就背着茶篓去摘采这富含天地之灵气的绿茶,我是外婆的小尾巴,经常跟在她后面。她采茶的时候我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寻找茶籽,或者踮起脚儿帮忙采茶叶,外婆教我挑最嫩的叶子摘,我一本正经地模仿她的样子,刚开始我东摘一点西摘一点,慢慢地我发现,外婆采茶是很认真的,她仔细地摘完一片再到下一片,看到这我也难得地严肃认真起来了。采茶之时,偶尔也能遇到认识的小伙伴,几个小孩子就在茶树丛里玩起了捉迷藏,小蝴蝶在一旁翩翩起舞,似乎也在顺便帮我们找人。 稻子成熟了,外婆收割稻谷的时候我调皮地爬上稻草堆,不亦乐乎地给稻草扎起了三股辫,偶尔找到一只名字叫 “铁牛”的小虫子,便用绳子牵着它“放牛”去,而真正的牛儿在旁边一边吃草,一边发出“哞哞”、“哪哪”的叫声,我竖起耳朵捧着小脸,好奇这头牛是不是在“娜娜”地叫着自己的名字,怎么听起来声音就这么像呢? 天气从来都是善变的,太阳刚刚还在头顶,一朵乌云愁眉苦脸地跑过来,不由分说地就下起了雨,大人们争分夺秒赶过来抢收稻谷,我也一股脑儿加入了这支 “救援”队伍,发挥“绵薄之力”帮大人张开米袋子,一粒粒金黄的稻谷就躲进了安全区域。日后每每读起那首朗朗上口的《悯农》诗的时候,我分外懂得粮食的珍贵。 外公和外婆是慈祥而勤劳的人,外公对果树的嫁接颇有心得,每当果实成熟的季节,他的笑容也特别开心,因为可以将水果拿给在外工作的子女们。外公酿的客家酒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他纯手工酿制的酒真材实料,亲戚朋友们喝了都觉得不错,偶尔也有一两个不胜酒力的人喝了之后脸上会泛起红霞。岁月如梭,银霜已悄悄地爬上了外公的头发,而他的勤勉却丝毫不曾改变。 依稀还记得那些夏天的夜晚,外婆不厌其烦地给我讲故事,摇扇子,我陶醉在故事中,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不觉地,我的童年也在蹦蹦跳跳中长大了

读杨建平先生《人在旅途启迪》系列作品有感

罗洪安 人在旅途,其乐无穷。人生如列车,一路奔跑,一路向前,终能到达一个远方,在无言中给人一种启迪与感悟。《人在旅途启迪》系列就是作者在旅途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景,不一样的心情,也有不一样的人生感悟,就如作者所言:行走于神州大地之间,别样的景致让人心生别样的感受、别样的启迪。 旁征博引,思想在旅途中游弋。 在《皇陵终归土》一文中,作者惊诧于皇陵的诡异与神秘,对皇陵的历史,皇陵的传说介绍甚是详细,旁征博引中足见作者阅读涉猎的广泛性,诗词的选用也是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在旅途中又有思想的碰撞,不单只是好奇与敬畏,还有心灵的叩问,方能体会出帝王的自私与残酷;帝王的短寿与无助;泪目于于人臣王承恩的忠贞节烈,这些何尝不是作者灵魂深处思想的智慧?在《西游仅一梦》中更是极致,整篇文章都能见得作者对外国小说以及中国古代名著的涉猎之广,程度之深,特别是对《西游记》以及《大唐西域记》的解读更是深刻,让人震撼。 历史熟稔于心,看尽旅途中风景的前世今生。 皇陵的历史、包公祠的历史、安史之乱、母亲河、三山五岳、哪怕是秦始皇建立封建王朝至清朝结束的2000多年的历史,在作者的笔下,时光如流水,让人置身于穿越一般,把当时的历史场景、历史画面看了个尽,画面感十足。然而看过了历史,岁月却有声,作者会在封建王朝兴亡更迭之中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小小老百姓就是这么无奈和悲哀。”的感伤;也会对中国千年古镇发出“在婺源江湾古镇,粉壁黛瓦马头墙式的徽派建筑古民居让人赏心悦目,凝视江谦三省堂等江姓学士名流祖居地遗址,其极为讲究风水的生命风采光彩夺目,而汪口村精美绝伦的俞氏大祠堂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慨叹。 走过的每一条路,都 承载着爱情的静好时光。 在《初心永不改》一文中,直接明了地写出了“妻子向真的秉性一路相伴。”,更是用“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诗句有形容作者两夫妻之间的爱情,深刻足以令人感动。在《山川依旧在》一文中,也写到了作者与爱妻新婚的足迹,《庐山恋》的经典爱情早已成了世界纪录,而作者与爱妻的爱情何尝不是呢?两篇文章对妻子的描述并不是很多,但是也足够看出作者对妻子爱之深,思之切,以至于旅途走到哪里,似乎都有爱妻的如影随形,人生旅途之中,应当更是携手共进,相敬如宾。 人生旅途之悟,更是人生灵魂的叩问。 《人在旅途启迪》系列作品,每一篇都发出作者内心深刻的自省,也写出作者对历史对人生难得的体悟,是作者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对现实人生的叩问。在《皇陵终归土》一文中,作者在最后一段结尾道:“但我常想,在时间的长河中,百姓草芥也罢,皇上皇陵也罢,终究不也是一抔黄土么?”;在《浮华烟消去》倒数第二段中写道:“有哪个封建王朝逃出了这个历史周期律呢?”;在《山川依旧在》一文的第二个小标题的最一段中作者结尾道:“而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背景,创作了广泛流传的《桃花源记》,文中描绘的理想世界不正是我所景仰和孜孜以求的么?”;在《初心永不改》的第二个小标题的最后一段中作者结尾道:“这样的初心在脑里、在心里、在骨髓里,又怎能忘记一个普通自然人、一个普通社会人、一个普通党员的使命呢?”;在《西游仅一梦》一文的最后一段,作者更是连续发出三问,层层叠进,发人深思。一句“这是

鹿湖禅寺游记

晨风 早闻四都的鹿湖禅寺风光秀丽,我们慕名而来。弯曲的乡间小路,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几株小草,全然忘记了季节的转换,不管不顾地翠绿。一阵微风吹来,空气中似乎夹着一丝清甜,耳边还传来了山涧泉水的淙淙声。 鹿湖映入眼帘,一泓青绿的水,如深邃的眼眸,把青山白云揽入怀抱。因为是冬天,这静谧的天空,单单少了那种锋利得能割伤情感的蓝,假若多了那份复杂的蓝的内涵,白云青山会在它的怀抱里迷失吧?正是这灰白的暗淡,让人多了一份平和与理性。 关于鹿湖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风水大师赖布衣从江西沿东江赶龙,随着他的一声吆喝,龙当即从江西飞经龙川的东水嶂,然后跃过东江停在四都的黄沙阁。龙过之处,兽走禽飞。此时,适逢一只梅花鹿从天山摘取灵芝路过,被吓得不知所措,到处乱跑。赖布衣见此鹿很有灵气,疑是天上太上老君的坐骑,便从后面赶来,当来到四都北面的一座大山嶂时,那只梅花鹿跑得气喘呼呼,口渴非常,就到这座山下的湖里喝水。赖布衣见状,随即又大吼一声,那只梅花鹿瞬间跃入湖水里不见了。赖布衣走到湖边一看,原来那只梅花鹿是仙鹿,已经在湖中结了大穴。赖布衣便立即把此事告知山麓“懒庵”的僧人,说这湖有仙鹿结了穴,是建造禅院、寺庵的圣地。 仙鹿在湖中结穴三年之后,这座大山嶂也绿黛了,山间还喷出一股清泉,湖里的水也不再浑浊了,变得晶莹如玉,僧人把这座大山叫作“鹿湖嶂”,也把“懒庵”也改为“鹿湖禅寺”。此后,鹿湖禅寺香火日渐兴盛,周边不少善男信女也到此躬身朝拜,寄托福禄,祈求佛祖保佑,且十分灵验。 明洪武年间,大量的人口迁入四都,至嘉靖年间的1545年,四都开墟设市,商业繁荣,为鹿湖禅寺的扩建带来契机。 明朝宗祯年间,四都邑人魏珊、骆奇璋竭尽全力发动众人捐资,重建“鹿湖禅寺”。落成那天,时任龙川知县沈瓒(1642年),亲自光临,并为禅寺题匾,匾曰:“鹿苑重光”。此后,鹿湖禅寺声名大震,成为东江上游的一处香火鼎盛之地。 鹿湖边上那淡褐的枫叶虽然没有深秋时的火红,也没有惊艳一瞥的印象,但在碧湖的映衬下,却多了一份清丽,它似乎与季节无关,与世俗无关,像一位飘逸从容的妃子,在这片山林中质朴无华,独自优雅。给人颤栗的美,才是美的真正品质,直入人的内心。这几棵枫树,就因为它的清丽优雅,也让我心灵为之颤动,让人顿时心生敬意。不免让我想起了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很庆幸我不是漂泊异乡的人,这里的枫树也不是那江边的枫树,这里也不是姑苏城外的寒山寺,而是庇护我们的鹿湖禅寺,我断然不会因乡愁而难眠,只能因这几棵震撼我心灵的枫树而辗转反侧。 鹿湖禅寺在鹿湖嶂的怀抱中,朱红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全都沐浴在玫瑰色夕阳光辉之下。鹿湖禅寺背山临水,竹树怀抱,大致体现了民族建筑艺术,深涵佛教文化。大雄宝殿气势恢宏,古朴壮观。两边是钟楼和鼓楼,“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鹿湖禅寺,用晨钟暮鼓,警醒着人世间追名贪利的过客,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错。这就是信仰的力量,鹿湖禅寺的佛教,在以一个独特的方式宣扬道德,它独特的救世情怀令人恭敬虔诚。 一叶一菩提,菩提树下,绕耳的焚音,仿佛来源于云端的天籁,触摸着灵魂深处的神经末梢,听着这音乐,感觉自己和外界隔绝,进入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山谷间微凉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