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阳文学 · 微刊】2024年第12期丨同题:孩子

孩子 刘思欢 有孩子前 在父母膝下 总还是个孩子 有孩子后 在我面前 父母越来越像个孩子 有孩子前 关于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件事 只有浅薄模糊的记忆 明知真实 但又不清不楚 有孩子后 关于自己现在还是个孩子这件事 存在于孩子的记忆里 虽然糊里糊涂 但真真切切 作者简介 刘思欢,杨村一中语文教师,武清区作家协会会员。好读书,有所学亦能有所用。文学是将落满空山的落叶一一存放,以情感,或理智。 他还只是个孩子 宋曦 他还只是个孩子, 却将目光探向浩瀚宇宙, 心存山川日月, 研读经史哲文, 追寻事物的起源。 他还只是个孩子, 却将身体宅在家里, 灵魂放在虚拟的世界, 迷恋感官的瞬时刺激, 躺平,摆烂。 他还只是个孩子, 却能看到父母额上的皱纹, 头上的白发, 知道做做家务, 给爸妈捶背揉肩。 他还只是个孩子, 却满是对生命的漠视, 不理解别人的疾苦, 只关心自己的喜乐, 嘴里说出来的是冷冰冰的谎言。 …… 他还只是个孩子, 这是别人夸奖时谦逊的理由; 他还只是个孩子, 那是别人指责时牵强的借口。 同样是孩子, 为什么会有天渊之别? 曾经是孩子的人啊, 这 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简介 宋曦,武清作协副秘书长,南湖中学教师。诗歌《昨天·今天》《致太阳》《你是》《11月18日雾》发表于《雍阳作家》或《运河》。 懊悔(小说) 杨宪民 下午第三节课,全校拔河比赛,所有班主任都去操场提心吊胆去了,让班干部去折腾吧,我也体会一下运筹帷幄的感觉。顺手拿起本学期考试成绩单,大部分学生进步不小,心里别提多美了。班长贾杰又考了年级第一,她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就是自尊心、好胜心太强。留着齐耳的短发,显得干练,爱穿一件红

【雍阳文学 · 微刊】2024年第11期丨同题:仲夏在印度洋上

七月,是大自然最热烈奔放的季节!七月是阳光的狂欢,是热情的绽放。当七月的晨曦轻轻吻上大地,世界仿佛被点燃了激情的火焰。在这个炽热而浪漫的月份,人们怀揣着对远方的憧憬,踏上追寻诗与梦的旅途。漫步在广袤的草原,感受七月微风拂过绿草如茵的温柔;徜徉于古老的小镇,倾听七月细雨敲打石板路的清脆声响;攀登峻峭的山峰,领略七月云雾缭绕山间的空灵与静谧。所以的风景都成为心灵深处永恒的珍藏。 雷雨 武保水 桑拿热气蒸乡野,路上行人怎样逃? 蓦地腾龙天地暗,银河倒泻漫津桥。 武保水,1952年生,天津武清人。1970年参军,1997年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毕业。业余爱好文学创作。2007年以来,在《天津中老年时报》《廊坊日报》《武清资讯》《运河》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百余篇。现为武清作协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 久旱逢甘露(外一首) 平克辉 苍茫久无雨,灸烤常高温。 七月仲夏夜,突然降甘霖。 玉宇银河泻,骤雨如倾盆。 奄奄弱苗醒,雷动转乾坤。 夜空敲金鼓,电闪多缤纷。 耕叟酣入梦,心甜知几分。 七夕 儒雅八方至,七夕聚雍阳。 凤雨伴韶乐,兰亭品华章。 千古圣贤书,梨花带雨殇。 银河搭鹊桥,织女会牛郎。 泣诉相思苦,一年一断肠。 上下五千年,千古一绝唱。 玉皇愁沽酒,不禁暗神伤。 语噎泪飞雨,潇潇洒苍茫。 平克辉,原名李维辉,网名心似黄河,中共党员,武清区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散文研究会会员。原为牡丹江日报农民之友专栏特邀通讯员,消息、通讯、散文、诗歌、小小说等曾两次获奖,被区作协评为优秀会员。多篇文学作品发表在《天津日报·武清资讯》和《运河》刊物。参加“北京中仓杯”全国文学大赛先

【雍阳文学 · 微刊】2024年第9期丨同题:最美的夏日行囊

七月,是大自然最热烈奔放的季节!七月是阳光的狂欢,是热情的绽放。当七月的晨曦轻轻吻上大地,世界仿佛被点燃了激情的火焰。在这个炽热而浪漫的月份,人们怀揣着对远方的憧憬,踏上追寻诗与梦的旅途。漫步在广袤的草原,感受七月微风拂过绿草如茵的温柔;徜徉于古老的小镇,倾听七月细雨敲打石板路的清脆声响;攀登峻峭的山峰,领略七月云雾缭绕山间的空灵与静谧。所以的风景都成为心灵深处永恒的珍藏。 仲夏荷塘丨姜迪 荷叶婷婷擎如盖,青李园中常徘徊。 此情脉脉诉红豆,雨打姝梦拂尘埃。 银珠玲珑牵离思,芙蓉浅笑拨云开。 岂与桃花相竞艳,不渝流水望卿来。 姜迪,天津人,现为河北省邯郸学院教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访问学者,从事教育学方向的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热爱写作,擅长散文与古风诗撰写。文学作品散见于《参花》《青年文学家》等杂志。2022年成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员,2023年成为天津武清区作家协会成员。 夏天丨刘洪起 不要说什么,骄阳似火 也不用抱怨 雨的无情,风的干热 其实,生长的季节 就在于这,多重的考验和折磨 不信?去问草木,问花朵 苦长的昼,慢慢的夜 是怎样熬过 晨曦最是了解 长大和成熟的你我 秋天的累累果实,不会忘记 那些个曾经的,萎顿与凋落 正是它们,承受了 太多的苦涩,才成就了 层林尽染的收获 当霜花的凉意沁入心脾 当落叶默默飘过 请回过头,细细品味 一路上,还有 经历过的,最热烈时刻 刘洪起(笔名:萧瑟秋风今又是),天津人,教育工作者。喜欢旅游摄影,寄情山水,云游天下。常用诗歌的形式记录描述生活的点点滴滴,抒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挚爱情怀。 走进七月丨刘利民 走进七月,去领略一下夏日

【雍阳文学·微刊】2024年第8期|心在远方

延安的云与石 作者:王彦明 其实,延安的云与石离我们并不遥远,仿佛触手可及。无论是跑步、散步,还是爬山,抬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形迹。对于从平原上赶赴而来的人,这些都是美好的存在。平原上当然也有云和石,但偶然间的一瞥,还是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何况这里是延安,延安使得这些云和石,在历史的激流中,有了太多深意和象征。 一 从清凉山山顶俯瞰整座城市,延安仿佛就孵化在山峦和河流之间。云弥散在其间,一切宛如仙境,那些沉重的忽然就缥缈起来;而云却还庄重,仅仅在楼间、街道、宝塔和延河之间凝滞,像是一双双关注的目光。也许也是存在流动的,仅仅是我注视的刹那不曾变化,但就是如此,我也沉浸在这种感觉里。我在这云中未曾看到风雷,却感觉到了厚重和持久,这似乎是陕北人性格的一种外显。在延安的风物中,我们都可以找到痕迹,方言、饮食和故事……都有深深浅浅的痕迹。 我在延河的河道里跑步,穿过一座座桥梁,到宝塔山一侧,云在阳光里绽放着独特的光彩。那不是一种绚烂的光彩,而且耀目,且增加了光圈的幻光,和延河之上的晨光形成一种呼应。我站在河道里看着附近的人群,有人跑步,有人在遛狗,有人牵着爱人散步,还有人在河道里种植红薯……他们都在这片光晕之中,歆享惬意与安稳。云的旁边,是一条条通往远处的电线,我喜欢这种联通世界的东西,因为它联通了这里和外面,现在和过去,而且云和它处在一个平面上,相得益彰。似乎还能听到风声,如此的远,又如此的近。 延安的石头,看起来很是平常。从街上走过很容易就踢到,或者看到。我围着宝塔山跑步,就看到山体上,被切割之后那种清晰的岩层,这似乎是历史的奥义逐

【雍阳文学·微刊】2024第7期 ||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作者:南北萍 多年前,曾于某散文月刊同期发随笔文字两篇,名为《若生命倒计时》《行止于水与火之间》,编辑取其意蕴,以“生命与行走”为栏目命名,令我一见欢喜。生命与行走,是人生无可回避的两大主题,亦如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林雪女士在《慧眼处皆是高天流云——南北萍印象》一文中所言,是自己写作以来一直努力试图用感性感悟、用理性思考、用心灵表达的重要内容。 从小被发现耳目聪敏的天赋,童年一个人在家时关于声音的记忆格外深刻。近处,院内外细微或响亮的虫鸣清晰可辨;远处,火车哐当哐当的行进声和鸣笛声隐约可闻;屋内马蹄表的嘀嗒声连绵清脆;远近不时传来犬吠鸡鸣……在听来层次分明、如交响乐般富于美感的种种声音里,识字尚不多的我如饥似渴囫囵吞枣地读着家里能找到的一切报刊、书籍。 生命,行走,时光,阅读……这些看似偶然的人生起点处的最初启迪,决定了后来我生活的基本状态,也成为开始写作后思考与表达的关键要素。生命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寿命再短的生灵,也要竭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如秋蝉,如寒蛩;一岁一枯荣的花草,也在努力绽放着一份美丽,不负那短短一季的好时光。而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能够放开胸怀,去热爱自然里一切美好的事物,去倾听生命在行走中拔节绽放的声音,去感受亲情,收获友情,拥抱爱情,又是何等得天独厚的幸运呢! 走遍天下,饱览山河秀色,感受异地风情,见识不同人生,一直是心中最大的梦想。然脚力有限,风景无限;生也有涯,而世界无涯。奈何?先贤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于是读书成为另一种方式的行走。从中感知自身脚力目力所不能及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