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刘思欢
有孩子前
在父母膝下
总还是个孩子
有孩子后
在我面前
父母越来越像个孩子
有孩子前
关于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件事
只有浅薄模糊的记忆
明知真实
但又不清不楚
有孩子后
关于自己现在还是个孩子这件事
存在于孩子的记忆里
虽然糊里糊涂
但真真切切
作者简介
刘思欢,杨村一中语文教师,武清区作家协会会员。好读书,有所学亦能有所用。文学是将落满空山的落叶一一存放,以情感,或理智。
他还只是个孩子
宋曦
他还只是个孩子,
却将目光探向浩瀚宇宙,
心存山川日月,
研读经史哲文,
追寻事物的起源。
他还只是个孩子,
却将身体宅在家里,
灵魂放在虚拟的世界,
迷恋感官的瞬时刺激,
躺平,摆烂。
他还只是个孩子,
却能看到父母额上的皱纹,
头上的白发,
知道做做家务,
给爸妈捶背揉肩。
他还只是个孩子,
却满是对生命的漠视,
不理解别人的疾苦,
只关心自己的喜乐,
嘴里说出来的是冷冰冰的谎言。
……
他还只是个孩子,
这是别人夸奖时谦逊的理由;
他还只是个孩子,
那是别人指责时牵强的借口。
同样是孩子,
为什么会有天渊之别?
曾经是孩子的人啊,
这
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简介
宋曦,武清作协副秘书长,南湖中学教师。诗歌《昨天·今天》《致太阳》《你是》《11月18日雾》发表于《雍阳作家》或《运河》。
懊悔(小说)
杨宪民
下午第三节课,全校拔河比赛,所有班主任都去操场提心吊胆去了,让班干部去折腾吧,我也体会一下运筹帷幄的感觉。顺手拿起本学期考试成绩单,大部分学生进步不小,心里别提多美了。班长贾杰又考了年级第一,她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就是自尊心、好胜心太强。留着齐耳的短发,显得干练,爱穿一件红色的运动衫,很有朝气。
门“抨”的一声开了。德育主任气冲冲地站在我面前,厉声斥责道:“贾杰是你班的吧?27日晚11点才回来,被值班校长逮个正着,你这个班主任是怎么搞的,还有没有纪律啊!……”“贾杰违纪?怎么可能!您没有搞错吧!”,“她都承认了,你还为她狡辩,按规定要给她处分”。这下完了,全校德育考评肯定趴底了。“报告!”,“进来!”。文体委员:“老师咱班第一”,看他的脸,美的跟花似的,可我却高兴不起来。“你把班长找来,要快!”,我感觉到,我的血在沸腾,手在抖,血压在增高,满屋子里团团转圈。贾杰兴高采烈地跑过来,等待我的“表扬”。“你昨晚去哪了?你为什么不请假!你不知道学校纪律么!你是班长,带头违纪呀!你要无法无天么!”“老师我!您听我……”“人家都找到我头上来了,你还狡辩,给我出去!”被我冰雹似的砸了一顿,贾杰蒙了,眼里含着泪花,紧咬着嘴唇,转身走了。我站在那一动不动,也蒙了,我刚刚说了些啥,怎么把气都撒在孩子身上,急忙追出办公室,可人已不见踪影。
第二天一大早,为赶早自习,饭也没顾得吃,来到教室。左行第三座位空着,红色的运动衫没有出现,教室里的空气有些沉闷,学生们有的看着我,有的低着头,鸦雀无声。我把班干部召集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学习委:“老师,贾杰昨天下午放学就回家了,她让我转告您”。生活委:“这些日子贾杰怪怪的,一天就吃两顿饭,只吃馒头不吃菜,她说学校的菜不好吃”。体委:“前些日子学校汇操表演,体育课演练,老师要求穿运动鞋,她没有穿,让她站在一边看着,都好几次了。”学习委:“每次下晚自习,她就在垃圾桶前转悠,捡一些废纸,我问她做啥用,也不说”。这时候我才猛然想起,别人的作业本都是买的,唯独她的作业本是自己装订的,而且纸张都有折叠的痕迹。“还有,这些天,晚自习她没来,不让我跟您说,有人看见她在菜市场卖菜。”我的心一下子凉了,所有这些,我全然不知,只知道让她好好学习,当好班长,做全班的榜样……
贾杰发来微信:“老师您好:那天晚归我不对,愿意接受处分,请原谅,我实在挺不住了,不想上学了,我爱您,爱咱们班,更爱同学们,再见了!”我一屁股瘫软在椅子上,仿佛地球停止了转动。“挺不住了”,啥意思?这孩子从来没服过输啊!批评得重一点也不至于辍学啊!看来,问题比我想象的更糟糕。
贾杰的家在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院子挺大,空荡荡的,倒也干净整洁。房子低矮潮湿,屋顶上几株野草随风摇曳着。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她的母亲躺在炕上,见我来了,勉强坐起来,她告诉我贾杰是个孝顺的孩子,里里外外全靠她了。她的父亲去年因病去世,娘俩就靠那一亩三分地和一个菜摊维持生计,话到此处,已泣不成声。我全明白了,忙把兜里仅有的800元钱放在炕上,直奔村外三公里处的菜市场。
湛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懒懒的白云,火辣辣的太阳烧烤着大地。菜市场是一条南北废弃的公路改建而成,集市上车来人往,川流不息。我看到丁字路口的左侧,那红色的运动衫,像一团火在跳动。别的摊位都支着遮阳伞,唯独她的摊位暴露在阳光下,她把左手放在头前遮阳,右手捏着一张广告纸不停地煽动着,“快来买呀,新鲜的蔬菜!阿姨,买点菜吧,叔叔,带点菜回家吧!……”一声声带着哀求的叫卖,不由得让我一阵酸楚。她双眼紧盯着过往的行人,仿佛在祈求……十几岁的孩子,正是父母宠爱的时候,可她,却挑起了家这付沉重的担子。我没有走近她,怕给这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增加过多的精神压力。
回到学校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我给她打了几次电话,不接,发了几次微信,不回。我给在镇里当镇长的老同学打电话,他说:不能因贫困让孩子辍学。老同学答应,了解情况后尽快解决,我的内心有了一丝的宽慰。
门卫老张师傅送来一封感谢信,内容是:27日晚,区医院一个外地打工的中年妇女,丈夫高烧昏迷不醒,住进医院,自己抱着一岁的孩子跑前跑后很不方便,那个穿红运动衫的女孩正给母亲取药,跑过来主动帮我照料孩子,十点多才回去,要求学校给与表扬。我木呆呆地看着感谢信,心里那个悔啊!
周一上午第一节课是班会,我提前十分钟来到班里,同学们已经到齐。团支书送给我一个红纸包,说是大家给贾杰捐的款,要我一定把贾杰找回来,同学们都很想她。门被推开了,贾杰出现在我的面前,齐耳的短发有些凌乱,昔日白皙的面庞变成了黝黑,红色的运动衫好像大了一圈。她双眼含着泪水望着我,四目相对,默默无语。我紧紧抱住她,生怕她跑了似的,实在忍不住的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抬起头,仰望着屋顶,不让泪水流下来,整个教室被热烈的掌声淹没了......
作者简介
杨宪民,天津市武清区人。原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中文专业副教授、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市级优秀教师。天津武清开放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武清区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成人教育》《天津电大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有文学作品见于《天津日报.武清资讯》《运河》等刊物。
含泪康乃馨
远岸
老板开车路过花店,见一个小姑娘抹着眼泪从里边出来。买花应该高兴呀,怎么会伤心呢?老板觉得这里有事,下车问小姑娘。
原来,小姑娘想买花送给妈妈,钱不够。老板帮小姑娘买了花。小姑娘感激地鞠躬谢谢老板,摆手拜拜。
老板开车走了。没走多远,又碰上了小姑娘。小姑娘见是老板,依然礼貌地再谢老板。老板说顺路捎她一程。小姑娘不客气,上了车。
“家在哪?”老板问。
“我不回家。”小姑娘说。
“不回家?”老板疑惑:“你不送妈妈花吗?”
沉默。
“我妈妈——没了”。小姑娘眼里盈满泪水。
老板心里一沉,又觉得不对:“妈妈没了怎么还送花呀?”老板诧异地看着小姑娘,又问:
“那——你去哪?”
“墓地。”
“墓地?”老板一怔。
小姑娘的眼泪滴落在花上,一滴,一滴……
沉默。
城西不远就是墓地,老板把车停在路边,没有离去。小姑娘走进墓地,把花放在墓碑前……
看着小姑娘,老板想起了爸妈,眼睛湿了。
从墓地回来,老板默默无语。小姑娘见老板眼睛红红的,问:
“叔叔,您哭了?”
老板眨眨眼,脸抽畜了一下,没说话。
“您有爸爸、妈妈吗?”
老板点点头。
“您这么大了还有爸妈,多幸福呀!”
老板苦笑。
“跟您一起住城里?”
“不,在乡下。”
“您也想爸妈啦?”
“嗯。”老板点点头,眼泪滑落下来。
沉默。
老板的表情复杂地变化着。
“叔叔,我给您唱支歌儿吧”。 没等老板答话,小姑娘便唱了起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老板的眼泪默默地流。
沉默。
把小姑娘送回家,老板买了衣服和好些好吃的,又回花店买了一大束康乃馨,直奔乡下老家……
作者简介
袁文洪,笔名远岸。天津市武清区人,中学教师,公务员。喜好文字,多篇作品在《天津日报》《运河》等报刊发表并被中国作家网、北方网等转载。作品入选《现代文阅读》《作文通讯》《百度文库》,并做几省市中学生阅读试题和初中毕业检测试卷。
人生快乐属少年
高增扩
从学校接外孙女回家,路过街心公园,树影婆娑,草绿花红。突然,孩子挣脱我的管控,跑向花坛,张开白嫩的双手,追逐一只黄碟。她和那蝶,一掬一飞,一飞一逐,翩翩起舞,相映成趣。瞧着孩子痴迷的样子,我不忍喝断,心想这是她在书本以外少见的活物,就由她追吧,由她乐吧。这快乐原本就是属于孩子的。
与现在的孩子们相比,我的儿童时光是非常自由和快乐的。虽然物质生活艰苦,但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乐趣是非常丰盛的。三年渡荒年景里,妈妈在荒草中挑野菜,我们在野地里扑蝶捉蜻蜓。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招引来白的、黄的、粉的、紫的蝶,轻盈舞动的小生灵们,把我诱入了梦幻般的追逐。脚下一只“沙啦红”(一种翅膀紫红色的蚂蚱),“沙啦”一声展翅飞起;不远草丛中,一只野兔“唰啦”一声突兀奔逃而去;走着走着,草丛中一张硕大的蜘蛛网,拦住了我的路……回头看,荒野的远处,妈妈的身影和几棵孤树,在蒸腾的热浪中舞动……
那时,水对乡村孩子们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
“小申,走,上南沟逮鱼去!”“小申,走,下河洗澡去!”每听到同学小伙伴儿呼唤,我总会屁颠屁颠地跑出家门(有时是溜出来)。南沟里草密鱼厚(多),光脚踩着草茬子蹚进水沟里,两脚立即陷进稀软温热的淤泥,水漫过膝盖,身体似乎变成了一棵水草。小鱼儿、蝌蚪、水藻包围了我们,水面上浮动着草的青香和浑水咸腥的味道。
炎炎夏日,下河洗澡(游泳)是男孩儿们最快乐的事儿。一丝不挂地跳进小河,任由清凉的河水浸泡漂浮涌动,全身心无比爽快放松;累了,躺平水面仰泳,河水温柔得像一张软床,天空高远,云朵飘移,明晃晃的太阳悬在天上,但已感觉不到了炙烤。
农村孩子的快乐总是离不开脚下的土地。放学了,我们光脚赤臂在土地上弹玻璃球儿,搧元宝,摔破锅,滚铁环,上树摘枣,下洼摸瓜,街头巷尾,马棚场院,沟渠河畔,青纱帐里,芦草丛中,黝黑的身影无处不在,欢快的笑声无处不闻。土地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大自然的儿子。
能让孩子们静下来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看电影。那年代,农村的文化生活很匮乏,看场露天电影是孩子们做梦都能笑醒的美事儿。头晌听说了晚上村里演电影,后晌的课就听不下去了,屁股在硬板凳上揉来拧去不安生,一门心思盼着放学回家看电影。终于熬到放学了,一路小跑,直奔村头大场,看到挂银幕用的两根木杆已稳稳地竖起来,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我们最爱看打仗的片子了。枪声“哒哒”,炮声“隆隆”,敌人应声倒地,真叫个过瘾!《地道战》、《南征北战》、《小兵张嘎》,看了一遍又一遍。三里五里的邻村再演,还是成群结伙地跑去看。我也有跑单的时候,硬着头皮路过篙草蓬蓬的坟地,依仗头上皓月当空,心中有小英雄嘎子壮胆,顿觉自己豪情冲天,英勇无畏。那时不知道电影是人表演出来的,以为就是真人真事,“好人”打“坏人”就高兴,“好人”牺牲了就难过。那个年代的电影,旗帜鲜明,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们的爱憎分明。
毋庸置疑,我们这代人(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少年是苦涩的,经历了艰苦生活的磨砺,但也从风霜雨雪的大自然中收获了人生的欢乐和成长。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住楼房,坐汽车,全天候有人环伺左右,家长可以满足他们的任何要求;可同时,孩子们又是悲哀的,蜗居在钢筋水泥筑就的丛林里,不分春夏秋冬,不辨韭菜麦苗,疏远了土地山河的亲吻,只能从图片中认识花鸟鱼虫,远离了高山小溪、树木森林,和清新的空气,从小在家长和老师严密的监管下,走上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应试考学的人生路!我们在给予孩子们丰裕的物质生活和海量的知识同时,也在无情地剥夺着他们,剥夺着他们的自由和快乐,蹂躏着宝贵的少年时光。他们幸福吗?他们自由吗?他们快乐吗?
人生快乐属少年。我们要努力,把本应属于孩子们的自由和快乐,还给孩子们!
作者简介
高增扩,笔名晓申。1956年出生,原籍武清。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天津市散文研究会会员,武清区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天津工人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运河》《齐鲁晚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文学作品。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届第二届“武清你好”征文优秀奖。
环保小卫士
张秀银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开发孩子智力兴趣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作为每天带孩子的奶奶,我非常重视这一优势,经常带领孩子参加社区的讲故事、朗诵、手工制作、环保宣传等活动。
2019年的一天,我带着五岁的孙子参加了社区举办的环保宣传体验活动。那天风很大,但小区的花园里热闹非凡,人们排着长龙似的队伍,拿着家里的一些废品,争先恐后地参加收购活动。孙子也早早带好了家里的旧书旧报,与我一起来到了活动地点。待废品收购完毕,环保的宣传员就开始了演讲。此时,孙子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的精彩演讲。这次活动使孙子受益匪浅,他不但知道了垃圾的种类和处置方法,还主动维护小区环境卫生,见着小朋友随便扔垃圾就上前阻止,看到垃圾就主动捡起来。这看似很小的举动,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那天活动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孙子看到地上有两张广告纸和一个水瓶,他马上弯腰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说:“按理说应该放四个垃圾桶啊,为何只放两个呢?这样怎么能分类投放呢?”我马上给他做了解释,又对他的做法进行了表扬,孩子非常高兴。刚进家,他马上把今天的活动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跟全家人一五一十地作了介绍。他说:“今天,我跟奶奶去参加活动,我知道了什么是“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还知道了这四类垃圾的投放和处置方法,懂得了垃圾分类的好处……”
孙子滔滔不绝地讲着,我看他对垃圾分类这么感兴趣,就上网给他买了四个垃圾桶和百余张实物图片。这些东西刚寄到家,他立刻打开包装,先拿出说明书,让我帮他读了几遍。然后把图片拿出来,就动手将这些图片分类放入垃圾桶。我多次叫他吃饭,他都置之不理,一直坚持把这一百多张图片都放完,才去吃饭。饭后,我仔细进行了查看,没想到孩子将图片分得准确无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又给他买了一个平板电脑,并安装了垃圾分类小视频。从此,他每天都在自己的电脑上看视频学知识,而且经常出题考我。一天晚上,他来到我跟前,对我说:“奶奶,您说说蛋壳、白菜叶是什么垃圾?“我马上回答:“是厨余垃圾。”“那一次性筷子、碎盘子呢?”我说:“也是厨余垃圾。”他马上笑着说:“错,厨余垃圾是指剩饭剩菜、果皮果核、菜帮菜根等食物垃圾,而一次性筷子、碎盘子属于其它垃圾。”接着他又问:“玻璃瓶、废电池、废荧光灯、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碎砖瓦、纸尿裤分别是什么垃圾?”我马上脱口而出“有害垃圾。”他耐心地对我讲道:“玻璃瓶是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是指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几类东西。而碎砖瓦、纸尿裤是其他垃圾,其他垃圾就是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废电池、废荧光灯、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都是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或自然环境有危害的废弃物。”接着,他又耐心为我讲解了哪些东西属于可回收物,哪些是不可回收物,每一类垃圾该投放到哪里,怎么进行处理。啊,他懂得真多,我马上对他进行了表扬与鼓励。我说:“孩子你懂的知识真多,奶奶的确需要向你学习,但是你光懂得这些知识还不够,还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带动身边的小朋友维护好咱小区的美好环境。你还应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做一名环保专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孙子默默地点了点头。
一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带着孙子来到了社区小公园。公园里放着优美动听的音乐,20多位奶奶伴随着欢乐的音乐正在一起做拍打操,六七个孩子正在那里左手高举着一大块白泡沫,右手一块一块把泡沫掰下来,抛向空中。看着四处飘飞的泡沫,孩子们高兴得大喊大叫。这时,孙子对他们说:“大家别扔了,你们看看挺美的健身公园成什么样子啦?”说着,孙子立刻从一头将一块一块泡沫捡起来,送进垃圾箱。老奶奶们看了都赞不绝口,这些孩子们听到老奶奶对孙子的夸奖后,立刻也跟着他一起捡了起来。十几分钟后,满园的泡沫不见了,公园又变得干干净净。
一天,他要吃雪糕,我带他去超市买了两棵。他揭开包装纸后,立刻把纸放到垃圾桶里。随后我们便走了出来,等他吃完那棵后,我又帮他打开另一棵包装纸,顺手就扔在了地上,没想到孩子大声说:“您怎么能乱扔垃圾呢?”说着他马上捡了起来,走了很远,把包装纸放进了垃圾桶。更逗人的是,在最近这几年的夏天里,他从不叫我们开空调,我开他就关,嘴里还连续不断地说:“开空调污染环境,连这都不知道,哼……”哎,我是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打开电风扇来缓解闷热。
2020年,孙子上了小学一年级。一天,老师说:“咱们下周准备开一个环保主题班会,每个同学都要发言,说说自己在学校该怎么做。”孙子接到任务后,到家就开始准备。他先把想法说给我听,还叫我帮助补充整理稿件。而后在家反复练习,我还为他录了视频,虽然表情很不到位,但他讲得很全面,很熟练。一晃一周时间过去了,在班会上孙子第一个举手发言,他兴奋得讲道:“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爱校如家》。同学们,一走进学校,我们就能感到它的美丽,整洁的教学楼,宽敞平坦的操场,新颖和谐的装饰。学校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不惜花费了大量资金,所以我们要像爱家一样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刻,不损坏学校的设施……”老师听他讲得条条是道,就推荐他在班里担任了监督员工作。孩子对工作非常负责,他每个课间,除了去厕所,几乎都在教室里的垃圾桶跟前站岗。去厕所时,还要找一个好朋友,替他进行值岗。因此,他们的教室,桌椅整整齐齐,地面干干净净,班级卫生在学校始终第一,他也被学校评为优秀环保小卫士。然而,就这一个小小的环保小卫士奖,却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每天晚上他都要看视频,研究垃圾分类,还叫他爸爸买了好多本环保类书籍,只要有时间他就看书学习。一次他在作文里写道:“我的理想是长大当一名环保专家,我要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土壤更干净,环境更美好,让全国人民不再受任何污染,人人健康长寿。我也深深懂得,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就必须学好各科文化知识……”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自从孩子有了理想,他每天都脚踏实地,刻苦学习。我觉得孩子的精神世界如同一张白纸,但却蕴藏着很强的学习潜能,他们很需要家长的教育和帮助,所以,我们家长更应该开发好孩子的这种潜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欢,在活动中,寻找快乐,享受童年乐趣。
教育孩子的本质,在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爱国热情、感恩之情,培养它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在生活和活动中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爱国情怀、环保意识、文明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行动起来,在教育孩子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抓住契机,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多多对孩子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让环保的种子从小就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作者简介
张秀银,笔名张雪, 杨村四小退休教师,天津市小语学会会员,武清区优秀通迅员,优秀作协会员。退休前多篇作品获市区级各种奖励。退休后有二百篇作品发表在《学习强国》《天津日报·武清资讯》《运河》。多次在市区老干部局、教育局、文明办、宣传部征文大赛中获奖。
轮值主编丨宋曦
终审签发丨王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