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诗歌30年,杨克:对文学的判断需要时间的沉淀
5月26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克现身289艺术园区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在由广州市文联和南方报业289艺术主办的“大师下午茶”的活动上,以“诗歌是文明的种子与使者”为主题,分享了几十年的诗歌写作经验与观点,同时为在场云集的诗歌爱好者签名赠书。
杨克是广东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步入诗坛到现在,他参与、见证并影响了30多年的中国诗歌进程。他的诗歌题材包罗万象,关注当代日常生活,将岭南地区的新事物写入诗中,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用诗歌的方式记录、参与了改革开放的历史。
活动现场,广州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和铁一小学的孩子们分别朗诵了杨克的诗作《岭南》和《热爱》,观众沉醉于诗意的海洋中连连叫好。
书写岭南,见证时代
“月光光,照地堂,西关大屋生出小蛮腰。香云纱,裹不住喷薄欲出的凝脂,连墙外妃子笑,羞红了驻足的家园。”这些句子出自杨克的代表作《岭南》,他的名作还有《天河城广场》、《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小蛮腰》等等,地域特征异常鲜明,又富有现代气息。杨克表示:“我希望我的写作,对商业文明、对城市文明是用一种客观的、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我的作品里面有一种对历史的个人叙述,通过自己的写作说出一个时代。”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岭南的飞速发展是中国近四十年来社会剧变的缩影,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也孕育着扣动人心的故事。因此杨克认为,对岭南的书写可以触及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人们所面临的共同处境。
针对广外创意写作中心的同学“和平时代是否能出大作品”的提问,杨克表示,中国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大裂变,大崛起,社会生活更丰富和更多元,几乎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40年匹敌。不过,他承认朦胧诗刚出来时,全国各高校的教授都看不懂,为此他认为:对文学的判断需要时间沉淀。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人邱华栋认为,杨克的诗从当下生活里面提取了许多诗意,用固定的方式沉淀下来,“时间过去了,我们怎么来认知、来发现、来琢磨我们现在经历过的这些年月?杨克的诗恰好是一个时间的标尺,一个时间的刻度,他的诗有很强大的收缩性,合起来,拉开来,它的速率、节奏、语言的简和繁,我觉得掌握得都是一个大师的手笔。从精神上来讲,他的诗给我一个透亮的感觉,就跟人一样温暖、平和、正派,一个透亮的东西老是在你眼前闪耀。”
中国发展促进诗歌交流
杨克出过六本外文诗集,被翻译成十三种文字。他曾多次参与哥伦比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地举办的国际诗歌节。
在近三十年的国际诗歌交流中,他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带来的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的许多时候,他只身一人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家,语言障碍、经济拮据导致困难重重。 “90年代在日本时因为没有钱打的,我把东京七十多条地铁线路都记得一清二楚。现在中国强大了,经济发展了,出国交流就更加从容、顺畅。”
在国际诗歌交流中,杨克一方面感受到汉语作为一个具有丰厚的美学底蕴语言翻译的难度,一方面更加坚定地确认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共通的。“这些共通的题材、事物和情感是交流的基础”。
近年,中外诗歌交流明显增多,诗歌成为中外文明和互鉴的重要艺术形式。但杨克觉得西方人还并没有完全从美学审美来读中国诗歌,他们是希望从中国的诗人作品里读到中国的变迁。杨克认为在诗歌中,同样要提倡不同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存。
连续十年领衔“小学生诗歌节”
诗歌教育是杨克持续关注的话题之一。“小学生诗歌节”是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协、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承办的公众文化活动,2010年举办第一届,到去年为止,参与人数超过 50多万。杨克连续十年担任评委会主任,为其中不断涌现的佳作深感意外。诸如《挑妈妈》《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有来》等作品,使他觉得惊喜。
“许多优秀的诗作就算成年诗人也写不出来。”
同时他认为诗歌节的目的不仅是挖掘少量诗人,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多数孩童发现美的能力、良好的语言感受力、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
因此,对于“儿童适合读什么样的诗歌”这一问题,杨克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不能低估孩童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为此亲自编选一本《给孩子的100首新诗》,将一些能够口口相传、简单而有韵味、流露真情实感的经典新诗作品收录成册。他希望这些优美的作品能够“启发孩子们,成为他们的‘枕边诗’、‘童蒙读物’。”
【统筹】郭珊
【见习记者】覃毅
【通讯员】张益真
【校对】冯志坚
【供稿】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