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作协进校园】杨村一中站:王彦明主讲《现代诗的基因与边界》
“一部文学作品写完以后,它不再属于作者,它属于谁呢?属于广大的读者,属于我们自己,你读到哪儿就是哪!”“我们现代诗歌的原始母题,它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我们传统的诗歌,也就是说离咱们越近,越贴近于咱们传统的源头……” 5月15日上午,在杨村一中科艺楼的合班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这是“武清作协进校园”活动杨村一中站的现场,武清作协主席、现代诗人王彦明与师生畅谈《现代诗的基因与边界》。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二年级部分师生、武清作协部分成员以及来自杨村一中、杨村四中、城关中学、王庆坨中学、燕京高级中学的部分老师近百人现场聆听,高二部分班级及武清作协线上收看直播。 活动由高二语文教师、武清作协会员闫荣盛主持。 讲座主要分为“现代诗范本的差异”“现代诗的基因”“现代诗边界”三个板块。王老师以对照的方式,鉴赏作品,分析进程,展示现代诗的意义。 讲座伊始,王老师用建构主义理论引导同学们要多读书,要敢于读现代诗,以作者、作品和读者的关系,分析阅读真正是在阅读自我,阅读自我的阅历、见识和领悟能力。然后他为同学们诠释了“现代”的内涵,认为“现代”不仅仅是一种时间概念,更是一种进程和发展概念,关涉的主要是人在当下的心境。 讲座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为示范文本,通过诵读、文本比对等方式,展示了现代诗初创时期,从音韵、母题和美学特征方面呈现出的逐步释放的写作态势。紧接着用东西文化对比的形式,对两首经典作品做“基因解剖”,观照了两首诗的音韵、结构和意象及意境,寻找中国现代汉语诗歌的传统源头。王老师接着列举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