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源头寻初心 写华章铸忠魂!天津市作协作家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津云新闻讯:7月4日至9日,天津市作家协会在革命圣地延安举办了“到源头寻初心,写华章铸忠魂”市作协“作家活动周”活动。本次活动由市作协主办,延安学习书院协办。 本次活动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要求,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引领广大作家会员和文学工作者到延安去,在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中探寻文学初心;到人民中去,在践行肩负使命中书写时代华章而举办。 延安,曾是党中央所在地,中国革命的“总后方”和“大本营”,是革命者向往的“圣地”。我们今天仍在探究追寻它巨大的磁场和致胜的密码究竟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作家活动周的队员们开启了将近一周的学习培训、调研采风、交流座谈、主题创作的学习之旅。 在延安学习书院,队员们参与了《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报告解读》的专题学习。两堂专题课程思想深刻,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队员们在聆听过程中,充分领悟了到源头寻初心的初衷,也将在新时代继续写华章铸忠魂。 在南泥湾大生产馆,对于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与南泥湾精神的学习过程,又是一次思想和行动的洗礼。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艰苦的革命年代,在恶劣的革命环境下,取得革命胜利就要自给自足。手握枪杆的革命先辈们努力融入百姓,努力学习生产技能,努力在大生产的过程中为革命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这样的故事曾经无数次在书本中,在影视作品中重现。当队员们走进南泥湾,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熟悉的旋律,伴随而来的

与专家面对面,与文学零距离:武清作协参加《天津文学》改稿会

5月30日下午,在芳菲歇去、夏木阴阴的初夏,武清区作家协会一行15人在主席王彦明的带领下,赴天津市作家协会参加《天津文学》改稿会,在文学的殿堂里探幽揽胜,聆听资深编辑名家对文稿的中肯点评,共享一场文学盛宴。 出席本次改稿会的有《天津文学》副主编王震海、崔健,编辑杨荣、艾晓波、侯晓晨,武清、蓟州两区作家协会代表参加。对于第一次参加改稿会的作者来说,无异于《庄子·秋水》中的河伯,收获满满的同时,也不禁发出“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的感叹。 名家讲座 首先由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博士、《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老师作《阅读、生活与写作》的讲座。陈老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从“文学是什么”谈起,认为文学是“无用之用”,是自我对人生的释放性表达,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学创作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心怀国之大者,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大文学”理念,不断汲取周边更多的养分;随后,陈老师谈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将经典读透,读熟,做好储备和积累,增加写作的宽度、广度、厚度;第三,陈老师结合自己在甘南挂职的经历提出了写作要关注生活,因为逼真的有生命力的细节往往来自于生活。陈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真挚实在,举例丰富,令人受益匪浅。 专家点评 《天津文学》副主编王震海 《天津文学》编辑杨荣 在接下来针对作品本身的改稿活动中,武清、蓟州两区作协成员提交的小说、散文、诗歌、非虚构作品得到了《天津文学》副主编王震海、编辑杨荣两位老师细致生动的点评。老师们不仅尖锐地指出了作品中的问题,也分别从视角、语言、立意、表达、细节等给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不同的视角决定了文章

四月芳菲“阅”尽,风景这边“读”好:武清作协好书分享

四月芳菲“阅”尽 风景这边“读”好 武清作家协会 世界读书日 好书分享 当迟来的上巳节,撞上世界读书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月22日上午,武清作协在区图书馆二楼活动室举办了世界读书日好书分享活动,共20余位成员参加,其中12位区市级作家分享了自己阅读的经历及感悟,让心灵共沐书香。 世界上门槛最低的 高贵行为 就是读书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 文字可以到达 博尔赫斯说 “天堂是图书馆的样子” 而今天的图书馆 一定是天堂的样子 资深学者、作家杨振关从分享《围城》入手,提出“做人要直,做文要曲”,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分享了“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读书的目的”三个话题,阐释了读书对作家进行创作的指导借鉴意义。 青年诗人、作协主席王彦明建议大家为自己列出书单,并分享了《一句顶一万句》,认为语言吸收了明清小说的笔法,掌控力强,写出了个体孤独之上的群体孤独,这种孤独关涉人的命运、所处时代以及世态人心,堪称中国的《百年孤独》。 年逾古稀的王为民分享《刘绍棠小说选》,令大家动容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还有王老师受读书影响,从花甲之年开始进行创作的精神。 张天啸分享《文城》,看似凄美的爱情故事,实则潜藏着美好的期待,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文城”。 李秀勇分享《中国文脉》,集学术性、文化性、艺术性于一身的余秋雨散文为五千年华夏文明做了梳理,语言耐人寻味。 商力娜分享《活着》,值得品味的不仅是平淡的文笔写出震撼的故事,还有那接受生活苦乐该有的态度。刚刚初二的她也让大家看到了作协未来的希望。 侯树芹分享《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总结了“要相互包容理解”的爱情观,

武清作协一行参加市作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会暨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

4月11日(星期二)下午2:00,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增强以二十大精神引领作协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部署安排上来,“天津市作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会暨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在市作家协会报告厅召开。市作协主席尹学芸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以及中国作协、市委、市委宣传部等相关文件精神。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桂元总结部署工作。6位代表作交流发言,市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长张楚做了《在新时代文学之路上奋力攀登》的发言。市作协领导李彬、武歆、张永琛、闫立飞、陈丽伟出席。 会上,市作协领导向“迎接党的二十大‘国之大者’·城市记忆”、“迎接党的二十大‘国之大者’·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及“迎接党的二十大‘国之大者’·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征文获奖者颁奖。其中,武清区作家协会主席王彦明获得“迎接党的二十大‘国之大者’·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征文二等奖、周子妮分获迎接党的二十大‘国之大者’·城市记忆”主题征文和“迎接党的二十大‘国之大者’·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征文三等奖。 会议期间,市作协领导向武清区作家协会等19个基层作协文学志愿服务队授旗,向我区2022年新会员李秀勇等颁发会员证。会议由市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岚主持。市作协第五届主席团成员、市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各区作协和行业作协领导班子成员及会员代表、签约作家代表、征文活动获奖作家、新会员代表等近100人参加。最后,与会者共同参观了天津文学馆“与新时代同行”馆藏展等。 武清区作家协会将把此次会议精神纳入干部培养、作家培训的

感受分享之美 寻找书香之味丨裴亚莉散文集《长安城南种牡丹》新书分享会举

岁末时节,寒冷之中还可以感受到丝丝暖意。 12月30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裴亚莉 《长安城南种牡丹》新书分享会 在武清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 本次新书分享会由武清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武清区作家协会、武清区文艺志愿者协会承办。武清区作家协会部分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还特邀了裴亚莉老师的学生、青年学者葛敏进行阅读分享。 活动伊始,四中学生陈玺宇演奏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吉他曲《童年》,为活动增添了青春的气息。 活动中,参会人员从散文的选题、风格、行文结构、创作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肯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同时,也为大家在今后文学创作上指出了新的方向。 侯树芹: 《长安城南种牡丹》让我们在烟火里,在地面上,见到了真,这个真,是真诚,真率!是对生活,对自己真诚的内省与思考。裴亚莉老师时时处处在写自己平凡的生活,她关照生命,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洒脱而充满意趣,通俗而又写满理性!看似平常更奇崛,站在文字里我们仿佛照见了我们自己。 薛长爽: 在《长安城南种牡丹》一书中,裴亚莉老师用轻松素雅的文字记录了和学生、同事以及师友们日常相处的人事、物事及世事。描述的同时,思考和内省也随笔触流泻开来。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天然本真、情绪饱满的乡野园丁,在广阔大地上,带着纯粹的热爱慢慢行走,并把这种热爱以文字的形式,给了人们一颗丰足心灵的花种。 傅志宏: 长安牡丹盛,此中有真意。裴亚莉教授的隐逸和真情都凝聚在《长安城南种牡丹》一书中,她在书中写她的学生、她的生活伴侣和精神伴侣“老刘”、写她的孩子、写她的闺蜜、写她的成长、写她的花花草草和她的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