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画十佳•女诗人艺术展盛大开幕|女诗人的创作感言|花语评十佳
诗画十佳 左起:琳子、花语、潘无依、海男、施施然 娜仁琪琪格、潇潇、布木布泰、童蔚 (程小蓓因故缺席) 著名诗人、策展人、牧野宣布开幕 开幕式由歌手吴浩宇一曲《Because I love you》开头 2020年11月26日,北京东城金宝街88号,感恩•2020北京•首届诗画十佳•女诗人艺术展盛大开幕,开幕式现场人声鼎沸,本次活动的学术主持、著名诗人牧野宣布开幕,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 《诗刊》编辑、著名诗人蓝野致辞,他说:“我不懂画,但非常喜欢看画,所以感谢花语、牧野给我这个说话的机会,在这里向十位诗人画家表示祝贺和致敬!大概是2010年吧,潘玉良画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我去看了,当时非常震撼,因为在东方世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男权叙事、男权抒情,是绝对的统治地位,绝对的主流,而上世界二、三十年代就有女画家能用视觉艺术来说话,就那么生动那么富有个性,非常难得。她是刘海粟的弟子,海粟大师另一个非常具有叛逆精神的弟子陆小曼,画的还是中国画的工笔,更少了些现代意味。 这次看十位诗人画家的作品,同样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可以这样说,这是对当下男权艺术话语的一次完胜,一次绝对性的出击与胜利。我们不要以为新文化运动以来,男女就平等了,话语权和艺术表达就平等了。在诗歌这里,即使到了今天,男性权威和权力还是很强大。当下女诗人们敢于用画笔表达,而这种表达完全跳出了男性话语笼罩下的艺术藩篱,是一大批女诗人女画家的胜利。今天在这里展示的,正是这种潮流和这种胜利的代表。 这种胜利是集体的胜利,但在创作上,10位女画家的个人风格鲜明。海男的画和她的诗一样,静谧,幽深,大气;潇潇、童蔚都

著名作家莫言为《杭州日报》创刊65周年题诗
六十五年风云路 诤訚论说语词详 著名作家莫言为《杭州日报》创刊65周年题诗 文/卢文丽(诗人、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 65年前的金秋,飘着油墨清香的第一张中共杭州市委机关党报——《杭州日报》和读者见面。 65年春来秋往,春华秋实。65年斗转星移,日月新天。 在《杭州日报》喜迎创刊65周年、中国第21个记者节到来之际,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先生应《杭州日报》之邀,泼墨挥毫,激情赋诗。11月5日下午,这幅饱含美好祝愿的作品,由北京快递到杭州,杭报编辑记者们得以抢先一睹这件散发着翰墨清香的礼物—— 江潮汹涌湖波荡, 杭报屡登好文章。 六十五年风云路, 诤訚论说语词详。 恭贺杭报六十五岁 庚子深秋 莫言 莫言的这首诗,质朴清雅,蕴藉隽永,书法笔力遒劲,大气脱俗,诗书合一,韵味无穷。有意思的是,诗作首句七字,偏旁均为三点水,尾句七字,均为言字偏旁,可谓别出心裁,妙趣横生,包含了莫言对《杭州日报》的殷殷关切和诚挚祝福。 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也是一位勇于探索各种艺术形式的“跨界”艺术家,近年来,对话剧、戏曲、影视剧本创作、诗词及中国书法,亦多有涉猎。他自幼对书法兴趣甚浓,近年更是醉心笔墨之趣。一贯低调谦逊的他说,自己不是书法家,“用毛笔写字是为了回归传统,向老祖宗和书法家致敬”。 莫言与《杭州日报》缘分不浅,是杭报老作者。上世纪90年代《江南》杂志的一个颁奖会上,莫言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与杭报结缘,尽管平时很忙,写作任务重,对于杭报约稿总是爽快应允。 莫言曾给杭报周末部“世纪特刊”写稿,那篇《母

刘藏元:艺术最怕一窝蜂
我在绘画艺术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基本上是追求个性化的原则,所以我总是要不断地努力创新,推翻以前的风格,又创新一种风格,我最怕艺术一窝蜂的,千人一面。我在观看别人的画展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画家的画展,比方说山水画,从头到尾整个画展看完了,我感觉就是看了千篇一律的线条,用墨,色彩,就是一个风格,整个画展看完了就感觉是看了一张画。有的画花鸟就专画花鸟,画人物就专画人物。而且跟古人雷同,或跟老师雷同。独创性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跟任何人不一样。“资深设计师-雕刻师徐老对刘藏的作品是这样评价的:刘先生的作品~~人物刻骨三分!十分唯美!山水又有张大千、李可染的风格,有气势!刘先生会成为前500年至后500年世界杰出的唯一的一位女画家。刘藏元的画不是一种风格,是千变万化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中西结合的画风。

界首市新联会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
11月29日上午,由界首市新联会主办、该会会员单位阳光国际健身会所承办及多家爱心企业协办的“关爱留守儿童、冬季送温暖”爱心公益活动在市政府广场举行,界首市第四小学21名留守儿童现场接受捐助。界首市统一战线各大组织负责人参加这一活动。 该活动首先由市委统战部部副部长陈强致词。他说,新联会联合商家举办这一关爱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好事,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和传统美德,希望本次活动能够唤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呵护他们,促其健康成长。 随后,一些爱心企业家为这21名留守学生,捐赠了棉衣、书包、四大名著图书和一些学习文具等。安徽丰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三千斤红薯现场义卖,很快被市民们抢购一空,红薯义卖活动点燃起观众的爱心捐助,一些老人和幼儿园的孩子也纷纷捐款,界首市台联会会长许飞现场捐助1000元。 对于爱心人士慷慨解囊,观众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本次活动共收到红薯义卖和捐款4230元,现场交给界首第四小学负责人。之后,演员们为观众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王瑞)

“献给孕育青铜的大地和光耀日月的星空”
本网讯屈原后裔、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金星日前和湖北省、武汉市朗诵艺术家采风考察武汉东湖屈子行吟阁。在屈原像前,他以《献给孕育青铜的大地和光耀日月的星空》为题致辞,引起广泛关注。 屈子行吟阁位于武汉东湖之滨。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四面环水,南北分别由荷风桥、落羽桥与陆路相连。建于1954年,阁名出自《楚辞 ·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句,由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题写。 阁前有一座屈原的全身雕塑,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通高6.8米。屈原端庄凝重,翘首向天,举步欲行,仿佛正在漫步湖滨,高诵《天问》。1979年4月叶剑英同志在视察游览东湖后,题诗曰:“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对屈原坐了很高的评价。(王长征、于晓芳、周步、王永明) 致辞内容如下: “献给孕育青铜的大地和光耀日月的星空” ——《屈金星诗歌辞赋京汉“云”朗诵会》感言 屈金星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 首先,祝贺“献给大地和星空”——诗歌辞赋京汉“云”朗诵会圆满成功! 这是北京和武汉的诗意对话! 这是长城和长江的诗意铿锵! 这是大运河和云梦泽的诗意激荡! 这是太行山和龟蛇山的诗意苍茫! 这是紫禁城和黄鹤楼的诗意吟唱! 这是八达岭和江汉关的诗意华光! 这是甲骨文和云计算的拥抱! 这是青铜器和大数据的吻撞! 这是云帆和鲲鹏的诗意磅礴! 这是现实和梦想的诗意交响! 是一条诗河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 两千多年前的初冬,屈原从武汉出发,历汉水,逆长江,过洞庭,溯沅水,入溆浦,吟就名篇《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入溆浦余儃佪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