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报告文学

张况史诗印象:用现代意识构建起史诗帝国

用现代意识构建起史诗帝国 ——张况史诗印象 野松 摘要:诗人张况近些年来专注于宏大史诗写作。张况运用现代思维、现代思想观念也即是现代意识去解说历史、评判历史。张况的史诗写作气象万千,最大的特色就是引入现代概念和现代观念,去诗意地唱出自己对历史的新解——也即是自己的历史情感体验。张况的史诗创作,已然成为他融入历史融入时代,具有强烈使命意识与担当意识的艺术自觉。如今,他所创作的全民族全景色的《中华史诗》,已经有效地填补了汉民族恢弘史诗创作的空白,他已用他的21卷长诗成功地构建了属于他也属于我们新时代文学的“史诗帝国”。张况应是中国逾百年新诗史中史诗写作第一人! 关键词:现代意识 中华文化 张况 史诗 帝国 诗人张况近些年来专注于宏大史诗写作。我曾在一篇评论《好诗在〈射门〉》中简要地评述过他的诗歌,认为近年来在《射门》诗刊发表作品的诗人当中,写得最大气磅礴、豪迈奔放的当数坚持中国当代新古典主义历史文化诗歌写作的张况了。去年7月,我受张况之邀前往佛山参加一项文学活动,活动结束后,他赠我三部诗集:《三国史诗》《大晋帝国史诗》《大唐帝国史诗》。前段时间,我认真阅读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张况应是中国逾百年新诗史中的史诗写作第一人! 在中国史诗学界,一般都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甚少,只有少数民族的几部以口头传唱的史诗,而汉族人所著的长篇史诗可谓凤毛麟角。从我个人有限的阅读范围中判断,我认为中国自古以来,汉族人可能囿于艺术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文字篇章书写困难等原因,写的长篇史诗不多,而少数民族能真正流传下来的毕竟也只有屈指可数的三部:《江格尔》(

木汀:诗意的灯塔

备注:七月,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秘书长,另有笔名、木汀、木沐、木易等。 诗意的灯塔是真善美--读七月的《春》随想 (一) 我对七月的了解,之前只有寥寥数语: 七月,浙江宁波籍人,1967年出生。另有笔名木汀、木沐、木易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杂文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简单写作”倡导者。 缘何用“七月”,有两个说法: 一个是艾青最早的女儿取名为七月,诗人为纪念艾青,用了艾青一生都一直在寻找但没有下落的女儿的名字;二是诗人追崇七月诗派,索性用了“七月”。不过第二个说法完全不成立--2013年盛夏,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教授曾亲笔为诗人即将出版的《七月诗选》在一张斗方大小的宣纸上手书:这是杨东彪先生的一本诗集,东彪先生告诉我,他是农历七月的生日,七月也是他的笔名--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骆英说,谢冕老先生为一个作者的笔名挥毫,记忆里没有过。 诗人谈及此事,总是轻描淡写。他说,重用的是,你给这个社会和读者写了什么,而不是用什么笔名。七月只是他常用的笔名而已。我也听文友说,七月写作,名字是不固定的。 他没有寒冬的严肃,没有盛夏的暧昧,也没有春秋的淡漠,而是不愠不火中略显热情。 所以,我对诗人七月的评价是跟着季节走的。跟他在一起会很放松自如,彼此没有拘束、没有隔阂,保持着若即若离、不远不近的安全距离。 他从不参与到我的忽冷忽热、患得患失的跳跃性的思维和情绪中来,而是以一种包容的胸襟,在一旁微笑着,除了谈诗、谈文学,其它的,鲜有言论。 七月给人的感觉,是能让身边人松弛的那么一个人,一个执着和专注于诗歌创作的一个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