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年度文学盛典

田万里《西峡散记》

久闻西峡生产出的森林家牌食品系列,在国内、国外的市场上名气很大,比如各种各样的手撕香菇、香菇酱等,如果有段时间没有食用的话,口味上难免会有些缺失,心里痒痒的,舌尖上也馋极了。有时候我也曾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去西峡走走看看,如果能品尝一下舌尖上的西峡,让西峡的山水在我的笔下走向世界,让久负盛名的森林家牌系列食品,通过我的文章走向国内外的各个大市场。想象中的这家公司,仿佛就像挂在西峡的山水之间,风景秀丽,绿树成荫,周围的山上,植被就好像绿绒绒的地毯铺在眼前。这样的想象该有多么美好呀。我把这样的心思通过文字记录下来,让心灵去感受它,让文字去诠释它,让我的文章去调色它,从五颜六色的系列产品中去感受西峡的风味、山水和精神。 我是这么想的,日子久了,时间长了,这桩心思也就成了我渴望已久的一种向往。 今年五月里的一天,我随着中国作家万里行就偶尔走进了西峡,这是始料未及的。 一踏进森林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我就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温度和诚意,我的心都醉了。我是豫北人,那里的太行山我最了解,由于常年缺水的原因,一年四季总是光秃秃的,就别奢望什么厚厚的植被了。豫南的伏牛山却正好相反,到处都是树木,绿荫荫的。西峡的夏天就在那些成片的林子里,就在绿叶上向我走来,看得见摸得着,心里缺乏绿色的人,一旦来到了这里就有了些许凉意。 第二天的上午,我在松树林的最深处终于看到了中原名观坤元宫。坤元宫也是中华几千年璀璨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结晶,我沿着它的足迹和积淀走进中原,寻找着那散落在民间的许多许多的历史传说,比如汉光武帝刘秀的身影,诸葛孔明的足迹,相传

熊君平《香严禅月》(外二篇)

《香严禅月》 在香严寺住持演修的斋房,与师傅促膝对坐,听他谈佛说禅。一盏新茶,绿叶浮沉,腾起袅袅轻烟。斋房祥和雅静,靠墙的书架,佛门经典,依次排列。演修身着灰色僧衣,睿目清澈,眉宇间透出一股佛门才有的清朗之气。他淡定若水,侃侃而谈。古刹香严的千年清风,丛林禅月,如画轴长卷,和风惠雨,都在他口吐莲花里呈现出来。 此次香严之行,是受文友刘君之约,选一个月圆之日,专程去香严寺看月。刘君与香严寺有缘,写了不少香严寺的文字。这一次明月之邀,当是又有新悟。也许在他的心中,古刹香严的月亮,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这里的月亮,受千年佛法晕染,必然独有佛性。 天色向晚,与演修一起,在斋厨用过由黑米粥,馒头、黄花苗烙饼做成的斋饭和萝卜、白菜、豆腐之类的菜蔬。见时光尚早,二人便步出山门,绕竹林,穿密树,在面山观江亭稍事停留,便返回寺院门前。这里地势开阔,应该是香严寺最佳观月之所。 月亮升起来了,一轮红铜般的圆月,由东边龙山挣脱浓密树木枝叶的羁伴,艰难地向上爬升,在丛树间半掩琵琶半遮面地露出桔红的圆脸。 漫步徘徊于寺院山门,看圆月跳出峰峦、树梢,慢慢由桔红变成乳白。此时的圆月,像喝醉了酒的汉子,清风一吹,酒劲过去,面目就白了起来。月色下的古寺山门、石牌坊,如仙山琼阁,更显庄严,与千古银杏相映,给古刹香严裹上一层迷离虚幻的色彩。圆月继续爬升,流水似的月色洒在地上,一片莹光。圆圆月亮在夜空中晕染散发出的银色光芒,是那么的安祥,清澈,从容,有一种天然的慈悲。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说:“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张三醉《金华观记》

如果有人问我,有宗教信仰么?我说,我是道教徒。实际上,我没入道门,只是内心中对道家文化理念、生态伦理观的认同而已。道教,是所有宗教当中最为宽怀的,宽怀到只要你心中有一种大道自然的理念,那么,不管入不入道门,你已经是道教徒了。 道家文化在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人们通过自然的启发,积攒了各种思想文化。道家思想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相融的观念,在我们现在也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的。人们离不开自然,生态伦理不能违背,否则,人类就要遭受大自然的严酷惩罚。 去年下半年,国家采取严厉措施进行环保治理,为什么?就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今年,农业部对转基因种植物进行严查,为什么?还是为了生态文明。如今的农田,不打农药就长不了庄稼,这是何等的可怕;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是年青夫妻不生小孩,他们到医院检查,双方是健康的,然而,就是怀不了孩子。人类,作为自然的一员,抚育下一代是天然的必然,然而,自然生态被破坏,就会受到来自自然的无情打击。 道家崇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气贯通、融为一体的,主张不违反客观规律,不破坏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保持合理的维度,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道家看来,自然界是神圣的和不可侵犯的。因此,道家的生态观,与人们常说的以法律规定或行政干预来约束物欲、实现环保的观念有极大的不同,道家是出于对自然的依恋、敬畏、心灵崇拜,强调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倡导“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生活方式,弘扬与自然和谐的生命乐趣和文化诉求。认为人只有回到自然,才能回到真正的家园,享受人生的快乐,包括

张三醉《大山深处的芬芳》

西峡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去处,她位于伏牛山南麓,淅水中游,森林覆盖率81%,是一个有山有山有森林的地方。这里药材资源、林果资源都十分丰富,被称为“猕猴桃之乡”和“山茱萸之乡”,誉为“绿色王国”和“天然药库”;这里还是屈原故里、屈原文化主要遗存地、屈原“扣马谏王”故事发生地和“恐龙之乡”,西峡同时还是重阳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重阳文化之乡。老界岭上、 伏牛山下、灌河两岸,人杰地灵。 西峡特产香菇,依托当地资源,西峡县森林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将绿色、环保、自然、生态的“森林家”品牌食品经营得十分出色。5月26日,我随《中华风》杂志采风团有幸参观了西峡森林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西峡县森林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香菇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一家以食用菌的生产加工、商业连锁为主的绿色农业食品企业,公司位于西峡县工业园区宋燕路东段,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10m2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公司主要生产香菇酱、香菇复合调味料、香菇方便食品及猕猴桃营养奶茶、保健茶、保健果酒等,产品以优异的品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关于消费者与市场对森林家食品的良好反映,引起我们一行中大多数人的好奇。在西峡森林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四楼会议室,我们认真地观看了公司的宣传片、CCTV影响力对话等多个视频,品尝了工作人员准备的手撕香菇小食品,通过与公司董事长宋红昌先生的交流,对森林家食品公司以香菇深加工为主线、以营养健康美味为追求的经营理念与实际行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森林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用良心做食品,用诚心做企业”为理念,不断开发特色的食品,提升文化内

老海《南阳小记》

诸葛亮 说来实在汗颜,在这之前,我还真没到过南阳。南阳名气多大呀!南阳古时称宛,源自古时大姓之所,传说伏羲氏的老师就叫宛华。想想看,南阳历史有多么悠久吧。南阳正好是个四面环山形同碗状的盆地,我倒更乐意把宛理解为碗。南阳地处中国之中,融合了南北丰腴之厚土,交汇了东西山水之灵气,确称得上是一只“金钵玉碗”。无怪乎古时的南阳就蕴育出了成堆的名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谋圣姜子牙、相圣百里溪、智圣诸葛亮……等等。 在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中,原本排得并不靠前的诸葛亮在现今当代的“知名度”却大大超过了其他前辈先贤。这显然得益于几千年后罗贯中的那支生花之笔。一本情节紧张悬念跌出的《三国演义》让中国人几乎家喻户晓地无人不知。用词造句极度煽情夸张的文学才子罗贯中,以后裔身份自觉维护大汉民族的“正统”思想出发,显然人为地夸大了“汉(蜀)丞相”诸葛亮的智慧。《三国演义》的上半部诸葛亮智慧超群神机妙算得让人惊讶到了合不拢嘴的地步,拿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近妖”。而到了下半部,我们发现那个超智的诸葛亮不见了,指挥军事连连失误,连几乎没什么名气还称不上军事家的司马懿都打不过,面对司马懿的“坚守不出”,一点办法也没有,竟郁闷致死于五丈原。之所以上下部形成“两个”诸葛亮一点也不奇怪,罗贯中即便再喜欢诸葛亮,也得尊重历史。历史的结局是诸葛亮没打过司马懿。作为历史小说情节可以“演义”,而结局是不能改变的。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我倒更愿意把他看成古时的“高知”或文学家。证据是他的两篇《出师表》写得太好了,除却政治内容,完全可以看作是两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