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风》2017-2018年度文学奖盛典在南阳举办
5月25日-28日,为期三天的“森林家杯《中华风》2017-2018年度文学奖盛典暨中国作家万里行走进南阳采风活动”圆满结束。 中华风常务社长王从清、主编张栓固、执行主编王长征、副主编苏方平,以及《行为证据分析》杂志社主编贾国勇、《散文选刊》编辑部主任老海、环境新时代杂志社主编任群志、《星河》主编王慧俊、编辑部主任巴益云、《渤海风》杂志社主编刘国利、《鳄城文学》主编田斌、华语作家网总编傅志宏、知名作家高拾成、张三醉、冯国胜、石露宝、田万里、朱先贵、卢太运、鲁兴华、崔会军、徐淑静、阮逸琴、牛学军、刘荷花、高山、吴光石、马向阳、章凌霄、杨晓雷、苏雁滨、韩文、王廷强、等来自全国30余位知名作家诗人参加此次活动。 作家一行先是来到西峡森林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中华风主编张栓固宣读了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华风杂志社长周明的贺信,并现场向森林家董事长宋红昌赠送了周明老师的书法作品。 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作家万里行组委会一行走进淅川县来到千年古庙娘娘庙,淅川县道教协会江改华会长向作家主编们介绍了娘娘庙的历史和风貌。 随后,一行深入中原名观坤元宫、与道长王明修交流道教文化,同时也去了彭雪枫将军故里、中国四大道教丛林之一的玄妙观,与住持孟应仙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书法探讨。 作家们一路同行,在伏牛山、西华山、独山等地区浏览了南阳的名胜古迹,参观了南阳市天下玉源石佛寺镇、南阳市白河湿地公园等地,并将用诗词歌赋记录下中原文化。

贾国勇《在玄妙观吃斋》
在玄妙观吃素斋,如说是美味,更像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当大家在斋堂落座下来,便听到三清殿里传出悠扬的道家玉音步虚辞,没有多久,这道家的音乐便如天上的云雾一样氤氲了整座的玄妙观。这殿宇,这楼堂,也变得如琼阁玉宇般晶莹剔透,还有这殿宇两厢的花花草草,皆沾满了仙露甘汁。还有那些穿行在玄妙观里的男男女女们,体大罗神仙相,飘然而来,款款而去,玉霄殿前拱手告别,山门内作揖送行,一个个皆有章法,古风高尚,俨然是世外洞天。 走进玄妙观之前,总策划苏雁滨先生向参加采风活动的众作家们介绍了玄妙观以及玄妙观素斋。《老子》有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玄妙命观名,寓意道教教义深奥。在中国,道教有四大丛林之说,分别是南阳玄妙观、北京白云观、山东长青观、西安八仙宫,可见玄妙观在中国道教界的显赫地位。玄妙观的主持师父孟应仙道长是中国道教全真道清静派第二十五代传人,不仅擅长斋醮法事经韵,更是精通道教科仪,深受道教四序大众的敬佩,被推举为中国道协理事,河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 尽管如此,孟应仙道长的出现还是引起了众作家们的一阵惊叹,大家纷纷站起,表示欢迎。只见她头上混元巾中镶嵌着一块晶莹玉润的藏青色宝石,身穿紫色的对襟道袍,凤目疏眉,面色红润,神态飘逸,乍一看疑为大罗神仙降临,细看时才知是人间师父,却是气质非凡,颇有超然出世之风范。孟道长施了一个道教的抱拳礼,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玄妙观的前世今生,再接着讲起了玄妙观素斋的故事,形象生动,绘声绘色,不由得大家听得如痴如醉。真可谓是未进道家食,已品道家味,更得道家法了。 就在这个时候,听得斋堂里一声罄响,两位年轻的道长

翠薇《香溢天下》
我随《中华风》杂志采风团,来到了南阳镇平,在欢迎晚宴上,服务员在餐桌上放了几个花花绿绿的小袋子,鼓鼓囊囊的,还有几个类似奶茶的杯子。一开始,我光顾着与文友们聊天,并没有看袋子里装的什么,杯子里装的什么。菜上齐了,身边的文友贾国勇先生拿起袋子看了看说,这是啥?一边看,一边念上面的文字。哦,森林家手撕香菇。咦,看着这包装,玲珑小巧,卖给城市白领挺合适。包装精致,一次一袋,安全卫生。 我先尝尝。他撕开一袋,将袋中食品放进嘴里,连说好吃。 他享受美味的同时,其他文友也都纷纷拿起小袋子,左看右看,看上面的字,有新奥尔良味、麻辣味、泡椒鸡汁味、孜然味。绿色袋子、黄色袋子、红色袋子的。森林家那个卡通版香菇形象代言者,憨态可掬,高举左手伸出胜利的姿势。我猜他是说,好吃!我们各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味道,大快朵颐起来。 手撕香菇应该是去除水分之后,腌渍过的,咸淡适中,风味独特,口味劲道,像肉干一样,回味无穷,越吃越爱吃。它们曼妙地在我舌尖上跳舞,在味蕾上回旋。 小袋的手撕香菇,一袋几口就能吃完。也许是对胃口吧,不大一会儿,桌上的一堆手撕香菇,全被我们扫荡光了。 还不过瘾,看见还有两瓶香菇酱,打开来,立刻香气扑鼻。刚才吃的手撕香菇,是半干的,不油腻,现在这个香菇酱,上面飘着一层红油,挖起一勺,色泽艳丽,香气浓郁,入口都不舍得马上咽下,让它在口腔里回味,让我的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 打开君易煲蛋花汤包装袋,原来这是能冲泡的一道汤品,不像方便面里面,只有一星点的菜蔬。这里面可都是正品干货。采用西峡香菇、鸡蛋、杏鲍菇、香葱、鸡粉等营养食材,由专业人员精心配

翠薇《在西峡过喧嚣之外的慢生活》
在西峡过喧嚣之外的慢生活(组诗) 西峡的山里住着是一群神仙 有一群人,住在西峡的山里 在山上养山楂花、猕猴桃花、酸枣花、山韭花 用这些草本植物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换魔术 变成舌尖上的美味 变成五味俱全的好生活 他们用慧心和灵动的十指 拆解植物里的养分 茎、叶、花朵 营养、内涵、性情 把最美的一面呈现出来 带着大森林的新鲜和饱满 带着大森林的鲜亮和丰富 在伏牛山深处 集体住在一个叫森林家的院子里 这一群人如同山里的神仙 拥着森林的富有 迷醉而知足 某一个时刻,他们在丛林里漫步 呼吸缓慢而悠长 手臂上自然而然爬满了藤蔓与花香 伏牛山是个神奇的地方 这里是最绿的地方 是最干净、纯净的地方 薄雾轻轻地弥漫 披在大山肩头 雾气从山顶升腾下来 慢慢地,飘到我的身边 我沾了一身的仙气与灵气 虚无缥缈的轻雾 如我飘渺的思绪,似乎伏牛山把自己清空了 在这虚无里,我也清空了自己 多余的部分 我无声无息,在山上端坐 有树叶偶尔落下 闪过一道不易觉察的光 鸟鸣一点也不恬噪,听起来那么深远 长形的、圆形的,像从远古时代来 每叫一声,都珠圆玉润 不用水,用这里干净、湿润、碧绿的空气 就可以涤荡我的灵魂 西峡香菇 植物皇后香菇是中国西峡的特产 它们来到森林家车间 清水洗尘,绿色加工 与各种调料融洽相处 从生产线下来,华丽转身 登陆各大商超 到中国的北上广,陕西、内蒙、黑龙江 还漂洋过海 走进马来西亚、越南、韩国、俄罗斯 我与开阔了眼界的西峡香菇 森林家来的美味,耳鬓厮磨、低声细语 我们在一起享受喧嚣之外,纯净的慢生活 从宁静的丛林深处被负氧离子供养 到森林家的车间跳过员工温暖的掌心 再到祖国各地,每一处的森林家专柜 西峡香

苏雁滨《金铧山娘娘庙》
编者按 :很难相信一条通往京津的运河旁能够放逐出一座如此深沉的道观,她傲然地耸立在金铧山的峰顶,从丹江东北角摆渡,一眼便望见了这座深藏云霄的琉璃瓦宫阁!她静宜的守护着一种叫做宁静致远的虔诚,轻轻地吟唱着一首悠然于南山般的梦幻......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于宗教格外讲究,即便是称谓,也总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一曰宫,二曰观,三曰庙,宫可谓是道教最隆重的称谓,大凡以宫命名,一定是受皇家的敕封,即便有些并非实至名归,但宫的存在往往承接许多皇家的龙气显得格外耀眼。而观取自于宫前之双阙之意,欲以蜚帘之用而候神人,但观也有受皇命敕建,特别是宋朝,在冗兵冗吏的官员制度下,道观中置提举、提点、管勾等吏也就理所当然。据宋史《乞宫观一扎子》中记载,王安石便曾于江宁某观中任职。而庙之说,大凡庙宇皆可用之。虽说宫为显赫,观为隆重,但总有例外者,金铧山娘娘庙便属特例!据方志及碑文记载: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封麻衣子为慈惠普济真人,十二龙子被封为十二公,并遣坤道李始祖于金铧山重修圣庙,敕封为金华观,可令人不解的是?金华观的道长到了宋金时期重修时,又重新命名为娘娘庙。是沿用的习惯?还是别有他意?是委曲求全?还是隐没山林?至今还是一个谜。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再次来到这座幽静的金铧山上,来揭开千年道观娘娘庙这样一个谜一样的庙院! 论爬山,我绝非庸者,虽未曾走遍三山五岳,但也或多或少地爬了几十座山川,却独独在金铧山失去了往日的矫健,也许是连续穿梭北京与各地的疲倦,也或许按耐不住揭开娘娘庙的谜团,我终究未能如愿与熙攘的香客一道爬上山峦,只好到半山腰便驱车向前。本以为入了庙院,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