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创作丨王为民:说说天津的“红眼儿”与“白眼儿”

小女儿夫妇携子壮壮从东北来天津看望父母。

昨晚我领外孙遛弯散步,有天津本地人邻居指外孙问我:“嘛?红眼儿?白眼儿?”我一愣,怔住了,反问:“嘛叫红眼儿?嘛叫白眼儿?”接着又跟问一句:“白眼儿狼?”他见我连“红眼儿、白眼儿”都不懂,满脸狐疑地瞅了我一眼,不屑一顾地急忙边走边摇头:“不是!不是!”但又没给我讲出所以然来……

回家后,我上网一查,在《百度》里果然有“红眼儿、白眼儿”之说。解读天津话“红眼儿”与“白眼儿”更有意思了。

天津地域民风朴厚,有些特色方言和俗语可谓独树一帜,比如咱们天津老人对孙子辈儿的“红眼儿”与“白眼儿”独特称呼,当地人可谓耳熟能详,但外地人却一头雾水。那么这“红眼儿”“白眼儿”到底是怎么来的?而如掌上明珠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怎么就有了“红眼儿”“白眼儿”之分了呢?

究其渊源,著名民俗学者、天津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由国庆先生介绍道:

传说在老天津地道外有位董大爷,他的孙子小名叫红眼儿,外孙乳名称白眼儿。有一天,董大爷带着两个孩子到河边遛弯,大爷不小心落水,很快就不见了踪影。岸边的孙子红眼儿见状放声大哭,拼命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一旁的外孙白眼儿则若无其事地对红眼儿说:“我爷爷在家呢,你等你爷爷吧,我得回家找我爷爷去了。”说完,头也不回便回家了。

谁知董大爷是在白洋淀长大的,水性好,水下能换气儿,他很快就在下游平安上岸,又赶紧跑回原地找孩子。当他发现原地只有孙子红眼儿,外孙白眼儿不知去向,大吃一惊,心中很是着急。

从孙子红眼儿口中得知白眼儿回家找爷爷后便放了心。

这次从两个孩子的不同表现中,心中便有了亲身感受。

以后,董大爷逢人便讲他家红眼儿和白眼儿的故事……于是“红眼儿”与“白眼儿”的称呼也就随之一代代流传下来。

现在天津人通常讲的“红眼儿”指的是孙子、孙女;“白眼儿”,指的是外孙、外孙女。这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是否为“红眼儿”和“白眼儿”的起源已经无证可考,但其却将故事中孙子和外孙的特点表露无遗。这“红眼儿”、“白眼儿”是从天津喊起来的,不过时至今日,甚至逐渐在整个北方都扩散开来。

津式幽默戏谑“白眼儿”,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大量民俗语汇的形成并非无本之源,必然存在一定的生活基础。

那么外孙怎么就成了“白眼儿”了呢?首先这应该是一种戏谑的称呼。尽管姥姥、姥爷再疼爱,但外孙、外孙女毕竟是外姓人。天津有句俗话口头禅,形容外孙是“姥姥家的狗,吃饱了就走”。

“白眼儿”一说似乎与“白眼儿狼”有关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呵呵,但那首寓言中也没标明那只被东郭先生救过命的狼是白眼儿的还是红眼儿的啊!这种观念的产生又与旧时代封建的家族观、婚育习俗,特别是男尊女卑的思想不无联系。旧时,闺女在家里本来就没有地位,婚后又被视为“娘家泼出去的水”,她的孩子自然也或多或少地跟着“蒙冤”了。说到这些,请您只能哈哈一乐了之,千万不能当成“名人名言”之说啊!但尽管如此,现实中,老人嘴上再怎么笑骂外孙是“小白眼儿狼”,其实看在女儿面上,心里也一样疼爱,甚至更甚。

既然外孙、外孙女已经有了“白眼儿”的“雅号”,那么孙子、孙女也不能“空位”,相对而言,所以就称为“红眼儿”。“红眼儿”或许只是与“白眼儿”的简单对应,但为什么不是“黄眼儿”“蓝眼儿”“绿眼儿”呢?我是不知的,我也不会往深里探讨的,没必要。

常言道“儿孙绕膝满堂红”,汉民族最喜欢红色,红色集万千吉祥于一身。红色是鲜血的颜色,红眼儿,自然就成了根红苗正的标志。同时“红运”、“走红”等词语也包含着成功、顺利的寓意,这又为“红眼儿”们寄予了最美好的祝福。此外,也有很多老天津人认为“红眼儿”与“白眼儿”似乎同京剧中的“红脸儿”与“白脸儿”相通。关公忠勇正直,关平子承父业……均勾红脸儿;而反面人物奸佞之类曹操、秦桧一流儿,则均勾为白脸儿。这也表现出,颜色心理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红眼儿”与“白眼儿”称谓的形成与流传。

手心手背都是肉 ,“红眼儿”“白眼儿”都是宝。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传说与旧俗往往都有其真假虚实和片面刻薄的一面。在以前,一般家庭都是多子女。在“红眼儿”“白眼儿”之俗中,老年人通常是以看护“红眼儿”为本分,以看望“白眼儿”为情分。所以“红眼儿”“白眼儿”之俗中并没有伤害老人,也没有歧视孩子的意思,久而久之便成为公序良俗。

时代进步到今天,很多家庭都已经是独生子女,“白眼儿”“红眼儿”区别对待的观念也正在慢慢转变,一个新生儿的出生牵系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双方老人。而且四个老人轮流带孩子的现象也成为津城乃至全国一种趋势。

当今老人不论对于“红眼儿”还是“白眼儿”都会刻骨铭心地疼爱,隔辈亲情超出当年对待自己子女的疼爱。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在很多老人眼里,有时“白眼儿”比“红眼儿”还得宠,我认为这里面有一种客情在其中。

我是山东人,在黑龙江省尚志市生活了半个世纪,还不知对孙辈有如此严格的区分。但听说过“外孙狗,外孙狗,吃饱了就走”之顺口溜;可是不管任何人说起来都是以开玩笑的语气而言,并没有认真和无奈的神情,反而带有一种宠爱嗔怪的表情望着外孙辈儿们,因为他们是女儿的子女啊。

爱屋及乌,“打狗还得看主人啊”!虽然比喻有些用词不恰当,但你也会深明其意了。

天津人对“孙辈”的“红白之分”,就是一种调侃的戏谑之称,但却隔辈亲中透着深深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