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佳期如梦,共度一场诗意的“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是我们唯美浪漫的传统节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感悟诗词中的人性美,8月20日下午,由武清文联、武清妇联主办,武清作协、武清朗协协办的“纤云弄巧,佳期如梦——七夕诗词分享会”在市民服务中心11楼举行,来自作家协会、朗诵家协会的部分会员与热爱诗词的市民共26人欢聚一堂,共度诗意“七夕”。

七夕节日文化分享

于长华老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了有关七夕的节日文化,七夕的传说、七夕的别称、七夕的习俗等知识让大家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农耕社会人们对天象日积月累的观察,乞巧、祈福活动以及男耕女织的幸福图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七夕主题诗词朗诵

美丽的传说诞生了无数美妙的诗篇,也使爱情成了永恒的主题,活动现场,老师们分别朗诵了以“七夕”和“爱情”为主题的古今中外经典诗词,声情并茂的演绎深入人心,为节日平添浓浓的诗意,传达出只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结。

傅顺利老师、薛长爽老师以及来自西安外事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大学生刘彦欣分别朗诵了古典诗词《鹊桥仙》、《长恨歌》片段、《渔家傲·七夕》,含蓄婉约的诗词,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大家带入到那个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时代。

李汉东老师朗诵,李玉刚老师挥毫,再次联袂演绎这首经典诗词,行云流水,一挥而就,赢得阵阵掌声。

平克辉老师朗诵的李清照《一剪梅》,高增军老师朗诵的毛泽东《虞美人·枕上》,虽作者与时代都不相同,但那与爱人离别时的深深思念之情却千古相通,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汉林老师一曲《阿妈的天马》,唱出了仰望星空的梦想,遨游太空的志向,天马行空的中国人正是从聆听神话开始,创造了新的神话。

邹文婷老师诵读的《九张机》,通过九幅鲜活生动的连环画,展示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地位变化,凄美婉转,动人心魄;侯树芹老师诵读的《致橡树》则展现了现代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坚强,追求平等;武保水老师诵读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更是将革命者失去挚爱后的痛彻心扉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潸然泪下。

不同于中国诗词的委婉含蓄,袁容贞老师朗诵的《请再说一遍我爱你》,王彦明老师朗诵的《公园里》都是经典的外国诗歌,在爱情主题的表达上直抒胸臆,质朴而热烈,别有一番风味。

沈丽老师的一首《一棵开花的树》,既是写给自然界的情诗,也可以说是一种“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无果之爱。

说到爱而无果的意难平,不得不提到民国时期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张雪老师带来的《雪花的快乐》,贺立红老师带来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分别展现了这两位才子佳人如孩童一般纯净的精神世界。既然爱而不得,那就远远地欣赏吧!

李广芹老师与刘继华老师联袂登台,将林徽因的《那一晚》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方式进行重组,全新演绎了这跨越时空、跨越山海的对白,轻溯这虽已过去但仍萦绕在心的神圣纯洁的精神边境。别具一格的形式,直抵人心的表达,震撼了全场,也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妇联副主席高春燕携手女儿鲁维佳和前辈武保水老师,老中青三代共同演绎毛主席经典诗词《七律·长征》,大气磅礴,气势恢宏。今天的我们在这里共度七夕,分享诗词,仍不忘歌颂那些和平年代的缔造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现场的气氛也深深感染了群里的热情。没能到现场参加活动的成员也纷纷在群里表达着自己的情怀。孟昭良老师手书苏轼的《菩萨蛮·七夕》,与现场李玉刚老师的《鹊桥仙》遥相呼应,线上线下梦幻联动,送上共同的美好祝愿!

对于恰逢结婚四十周年纪念日的高增军老师来说,这一天更意义非凡,收到了在场成员的集体祝福,他激动地写下了《如梦令·初心》:“挥手离别伤痛,航海天涯云涌,岁月伴峥嵘。无悔青春歌颂,如梦,如梦,不忘初心使命。”现场的参与者中有夫妻,有母女,有兄弟,有师生,有战友,有同事,有故交,有新识,因为对传统文化和经典诗词的热爱而相聚一堂,共度诗意七夕,厚植家国情怀。

本次活动得到了武清文联与武清妇联的大力支持,不仅展示了作协与朗协成员的多才多艺,还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精彩呈现,充分体现了作协提出的“文学+”的新思路,将文学与朗诵、书法、歌唱、影像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让文学更接地气,更深入心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珍惜爱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生活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