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阳文学·微刊】2023第四期 || 在鼓楼新的钟声里

图片

汉诗

王振策 | 蓟州走笔

当一垛城墙有了念想

时间如此的斑驳

纷繁了过往

 

当漫山遍野的绿

走进眼里

我只发现

一幕灰色的墙

展开了历史

大地躺在了古老和现代之间

每一块石头都有记忆

 

城墙上的印痕

在岁月的风里凌乱

石缝上的孤傲

在我的心里

悄悄成长

 

烽火台

远去了悠远的狼烟

记载着号角

一阵一阵的回响

由近及远

由远及近

猎猎的旌旗

暗淡了血雨腥风

 

拾步而上

粗糙的青石板

瞬间有了

时光脉络里的回声

 

你听

泃河水的流动

敲击着欢快的节奏

 

他是一个饥饿的旅人

疯狂的吸收着

时空隧道里的养料

每一座山峦

都是一卷册页

 

峥嵘的嶙岩

述说着

亿万年的变迁

静谧的苍茫

把洪荒当做风雨

图片

王振策,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宝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宝坻区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章发表在《天津教育报》《天津工运》《天津日报》《今晚报》《海河文化》《河北法制报》《中国能源报》《人民政协报》《散文诗世界》《中老年时报》《浙江老年报》《天津工人报》《海河柳》《运河》。

 

美文

王小柔 | 在鼓楼新的钟声里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鼓楼,鸣钟祈福,金风震铄。

钟声徐歇,一下一下扣响2023年,耳鼓里的声浪叠加着古今,天津卫这座618岁的城市青春再现。

霓虹逐一亮起,把街上的清冷一笔抹掉,饭馆里生出碰杯的生机,熙来攘往的脸上露出笑意。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鼓楼在繁华市区腰杆笔直,用余韵悠长的钟声,召唤人们等待之后重聚。

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三宝”其一,明代建造的鼓楼,实为钟鼓楼,建成之初,楼上有一面大鼓,但因声波不足以传遍城厢,被一口大约两吨重的唐宋制式铁铸洪钟取代,其声雄浑悠远。

鼓楼砖木结构,高三层,四面设有拱形穿心门洞。司职的老者在每日晨昏各击钟54响,依照“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节奏,108响钟声远传四方,明示作息,启闭城门。由于古代城区建筑普遍不高,几乎没有声音干扰,钟声可以一直传到杨柳青。

钟声是生活的隐喻,当漫长冬季过去,春天将会被归还。总有一些人,温暖又坚定,像一道光照亮了我们,让我们在每一个彷徨的时刻,又燃起前行的动力。

这束光,穿过季节的缝隙,穿过古今的交错,让冰雪融化,让温暖盛开。天津人是乐观的,乐观的人足够强大,在体谅与鼓励他人的同时,有的是底气来面对未来。因为照亮我的光芒,也照亮了这个世界。

岁序更迭,华章日新,当钟声再起,我们聆听着最初的聆听,时空跨越,仿佛听见生命力量之和。

天津自古为军事重镇,京畿门户。

老城厢地势较高,高18米的鼓楼曾是屯兵瞭望的制高点所在。后来人们闲暇之余也可以登上鼓楼,凭栏远眺,既可见城外的天后宫、玉皇阁,又可见海河、南运河、北运河、大直沽、西沽、贾家沽,处处漕船往来,白帆点点。“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千万个时分,千万种灯火,天津人美好的愿望,浓缩成千丝万缕,被编织进时间的景致里。

老城厢装着几代天津人的记忆。著名书法家华世奎题写的“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四座城门的名字,制成石额镶置在鼓楼四门之上,气定神闲。当我们循着钟声举头仰望,无论你在哪个城门,看到的都是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天津卫的故事来来去去,或繁或简,或孤独或浩大,关山重重,关关度过。不抱怨,用小日子里的烟火气化解一切。百年前的古人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跟时间不较劲。豁达和幽默是天津人的性格底色。

天行有常,周而复始”。天津人的韧劲儿,在无法抗衡的苦难面前闪着微光,我们之所以尚能笑着前行,是因为一些人蹚平了崎岖,有些人踩出了方向,有些人铺好了道路。

耳畔的钟声如风中蛟龙,它清澈透明,挺着脊梁在空中跃起。跟随这透彻之声,一步一欢喜。

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间风雨此宵同”。乐观的天津人懂得,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没有什么坎儿不可逾越,不过是需要点儿时间等待。咀嚼过苦涩之后,我们相信,一切皆有回甘。

洪钟的鸣响推开寒意,都市繁华打扮一新再度归来,我们仿佛看见了鼓楼下“千家市远晨分集,两岸河平夜退潮”五处市集的喧嚣景象。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街上行走的,都是努力向上,不逃避生活的身影。天津人顾家,每一个小窗口透出的光,就能璀璨整座城市;天津人会过日子,炉火上爆炒的热气,就能分辨出是谁家的菜肴;天津没外人,街边冠以“二姑、大姨、老舅”的小馆子里,总是坐得满满的……

津沽文脉,澎湃不息。在原址上新建的鼓楼飞檐斗拱,碧瓦丹楹,约三吨重的铜钟是镇楼之宝。方寸之间,藏调和乾坤的气度;表里之行,存期盼顺遂的衷肠。传统味、文化味、天津味、民俗味、烟火味,五味俱足。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这个冬天,我们怀揣暖意,迎风送雪,历寒经露;披星戴月,不舍昼夜。

新年,听洪钟鸣响、余韵绵长。每一记钟声里,都回响着“天津文化”,都传播着“城市记忆”,都绵延着天津人对2023年的殷殷盼望。

(原载于《天津日报·满庭芳》) 


图片

王小柔:中国作协签约作家,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世纪文景等出版“把日子过成段子”系列作品三十余部,总发行量超百万册。多年任“中国好书榜”专家评审、“新浪童书榜”专家评审。被读者誉为“中国最哏儿的作家”。

虚构

赵建敏 | 致敬人民警察

 

深冬,北方的天气冷得哈气成冰!大概是天太冷的缘故,太阳总给人懒散的感觉,仿佛正午一过,它就忙着下班似的,刚下午四点多,就开始日落了。

暮云在仪装镜前把露出的一缕白发往黑发里掖了掖藏好,然后又仔细地照了一下镜子,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她扫视一遍大厅:偌大的银行营业厅,一个客户都没有,难得的清闲!

暮云走到大厅外面,贪婪地呼吸着清冷的空气:这天寒地冻的,来银行办业务的人都少了,看来今天能准时下班了!

这时,一个人几乎小跑着向银行奔来。

暮云笑着打着招呼:“您好!不用着急!时间还来得及!”

那个人放缓了速度,边走边说:“本来出来得挺早的,正赶上黄庄那边有人掉河里了就把时间耽误了!”

哦!有人掉河里了?”暮云搭讪着,“那个人救上来了吗?”

嗯!救上来了,警察都来了还能救不上来?”来人说着走进银行营业厅。

警察都出警了?”暮云跟着那个人进了营业厅。

是!”来人说着走到叫号机前就要取号。

这时暮云手里已经取好了一个号,双手递到那个人手中:“给您号!”她说着又看一遍整个大厅,“现在就您一位客户,我直接带您去柜台吧!”暮云说着引领着来人走向柜台。

暮云一边走一边问:“您来的时候,是不是所有人都脱离危险了?”

是!完事了我才赶过来的。”来人跟着暮云来到柜台,一边办业务一边继续说,“落水的人没抢救过来,救护车上的医生说是天太冷了,人是被冻死的!”

啊!真可惜!”暮云说完,又小心翼翼地问,“那出警的警察呢?天这么冷他们都没事吧?”

暮云除了关心落水人之外,还特别关心出警的人,她的这个心思是自从自己的孩子们当了警察之后才有的。

来人大概与落水者不认识,只是有些惋惜后,继续说:“那些警察都没事,就是那个在水里救人的警察冻得够呛!跟您说,警察真了不起,那个落水人是掉在离岸边很远的冰窟里了,警察来到后,一点都没犹豫就跑去那里救人,您知道当时多紧张啊,现在的冰根本载不住人,警察刚跑几步冰面就塌了,人家警察眉头都没皱一下,直接游到那个落水人身边。现在是多冷啊,我站在河边都冷得发抖,警察就这么在冰水里游过去救人!嗨!警察就是厉害!雄壮!不是!是威武!嗯,也不对!”来人一直试图用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此时警察。

是!警察就是勇敢!了不起!”暮云附和着来人,心里在想那个在冰水里救人的民警是谁。

对!是勇敢!”来人肯定的说。

来人办完业务离开了,暮云还在想着这件事:黄庄那边不正是儿子郑岩所在的派出所管辖范围吗?暮云赶紧拿出手机数了一遍日期:今天正是儿子值班,出警的应该就是他们这一组,那么到冰水里救人的又是谁呢?

暮云快速地拨打了儿子的手机,手机打通后却无人接听,她拍了一下头:真笨!他们肯定在善后这件事呢,怎么会有时间接电话?暮云想起了女儿:对!给女儿打电话,她也是警察,她一定知道这件事。于是暮云又拨通女儿的手机,马上女儿阴阳怪气的声音传来:“呦!今天您不忙是吧,不然哪有时间给我打电话!什么事啊老妈?请指示!”

别贫嘴!有人说黄庄那边有人掉河里了,而且警察还出警了,据说其中一个警察跳到水里去救落水的人,我想知道……”

您想知道什么?想知道是谁跳水里救人去了是吗?”暮云话没说完就被女儿打断,“这是警察的事,和您银行有关系吗?您是太平洋警察吗?管这么宽!”女儿转移了话题。

暮云有点着急:“你别胡扯别的,赶紧告诉我是谁!”

女儿坦然的说:“您别问了,是谁跳水里救人不重要!这事谁赶上都会往上冲,不是选择题!”女儿不等暮云说话就把手机挂断。

暮云瞪着哑了的手机,无奈地摇着头:是!警察很伟大!警察也很勇敢!可是他们再伟大再勇敢也是妈妈的孩子啊!我这个当妈的就不能问问吗?我就不能担心他吗?

暮云收起手机,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唉!这通电话是白打了,其实仔细想想,自从这哥两个当上警察,什么时候从他们嘴里听说过有关工作上的事情?不问了!下班!回家!

暮云回到家,女儿已经到家了,没看到儿子郑岩,于是问女儿:“你哥呢?”

女儿没说话,用眼神指向卧室。

暮云刚要敲门进去,卧室的门开了,儿子郑岩走了出来:“妈!您下班了!”

嗯!”暮云答应着上下看了一遍儿子,见他完好地站在自己的面前,悬着的心才放下,说:“今天快下班的时候,一个来办业务的人说你们黄庄那边有人落水了!”

是!人救上来的时候已经不行了!”郑岩说着眼底有泪光。

暮云见了,赶紧岔开话题:“今晚想吃什么饭?我来给你们露一手绝活!”

妈!别做我的饭了,我吃不下!”郑岩说。

哦!”暮云看着儿子,“你们接到报警就马上出警了吗?”

是!不敢耽搁,我们是冲出去的!”郑岩的声音很低沉,“就是这样我们还是去晚了!”

我听别人讲你们救人过程了,别难过了,你们已经尽力了,你们很勇敢,在场的人都给你们伸大拇指呢!”暮云安慰着儿子。

您没看到现场,我们到那的时候,那个落水人用手死死地扒住冰沿,我们见状迅速冲过去救他,可是他没能坚持到我们来,就这样走了。”郑岩抹了一下眼泪。

你们谁下水里救人了?都好好的吗?”暮云认真地问。

我们都好好的!”郑岩没说谁去水里救的人。

都好好的就好!你歇会儿吧,今天咱们吃热捞面!”暮云转身去了厨房。

冬日的暖阳总给人春的希望。

暮云精神饱满地迎接着每一位来银行的客户,这是她一贯的风范!

暮云的手机响了,她看来电显示,是闺蜜,于是划开手机接听,里面传来闺蜜热切的声音:“暮云,我在朋友圈看见一个视频,我转给你了,快看!你家郑岩就是一个大英雄!他真棒哦!”

喂!你让我快看还说个不停!我挂电话了啊!”暮云说着等不及闺蜜回答就终止了通话。

暮云打开闺蜜转来的视频。视频题目是“凤河冰面突然坍塌!黄庄民警奋勇入水……”再看视频,在结冰的凤河中,一片冰已经坍塌,一个身穿警服的民警在冰水里紧紧地抱着一个人努力地游向冰面,冰面上跪着两个人接应着水里的人。

啊!水中那个民警看轮廓这么像儿子?”暮云屏住呼吸,拼命地放大着视频画面,想看清水里穿警服人的脸。

暮云几次放大都没有成功,这时她才发现视频下面有放大的视频截屏,这一次他看清了那个在冰水里救人的警察的脸,这不是儿子吗?暮云瞬间热泪盈眶!我的孩子,你冷不冷啊!你真勇敢!你是好样的!我为你骄傲!警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我就是后悔昨天没给你炖一碗驱寒的汤!

暮云收起手机,看向窗外,发现不远处一辆警车闪烁着警灯停在那里: 是的!世界上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分明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致敬人民警察!致敬我的孩子们!

图片

赵建敏,退休于工商银行天津武清支行,武清区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网络作家培训班学员。笔名水湄依人,擅长情感小说、散文和诗歌。多篇作品在《运河》、《天津日报·武清资讯》发表。被老作家称为“武清琼瑶”。


轮值主编|于长华

排版校对|凌霄


<